当前位置:首页>书库>汉世祖> 第187章 大汉的军事官僚地主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187章 大汉的军事官僚地主

    从乾祐元年开始大汉朝廷就开始了军官授田、授职的政策并且一直延续到如今。到乾祐十一年为止大汉下属各道州因战功、退役而充任地方州县乡镇官职的人数前前后后已达五万余人。

    这不是个小数字除了小部分被委以州县官吏其中绝大部分都被分派还乡抑或就近、就地安排成为大汉广大乡里吏职。

    这也是所谓的“皇权下乡”运动以勋功人员为主体。受封之人都是为大汉上过战场立过功流过血以受奖赏。

    是故这些人对朝廷的认可度相对较高也能切实尊奉朝廷落实政策。他们有功有田有权背靠朝廷荣誉威及乡里。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 x推荐你喜欢的小说 领现金红包!

    这一大批人乃是中央加强对地方影响与管理的有力武器十年以来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同时也代表着一股古老而传统的力量再度抬头那便是军事地主阶级。

    然而凡事有其利则必有其弊。转职地方的官兵们不只是担任捕役、差官维护治安工作很大一部分人都承担着乡村的治理工作。

    但是对于一干基本没有文化的丘八而言让他们打仗上战场拼命没有太大问题让他们治理民生、管理租税、协调邻里那便很难做到一帆风顺。

    因为出自军中作风强硬很多人行事都很粗暴遇事不以理以法而好以势压人。若仅此也就罢了这其中催发了不少下乡之后作威作福鱼肉乡里的现象。

    遇有纠纷、案件很多都私下处置不曾上报官府偷盗、伤人、奸淫等都算是“小事”了甚至有的人命事故都擅自处置。

    而对这些乡里“军官”百姓或畏其权或慑其威不敢反抗有事不敢举于官府。虽然到目前为止还只是部分现象但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多也就证明这有问题的。

    赵砺近段时间所跟踪调查的就是这种情况。刘承祐在览其遗奏之后立刻就引起了重视而从都察院所收到的监察奏件中刘承祐翻出了一系列弊端案例。

    比如贝州有一乡长喜好鞭笞百姓无论过错大小皆以五十鞭伺候。

    比如濮州有一里长治下有案禁止百姓举状官府而自决之。

    比如华州有一县尉以贫田易百姓肥土。

    比如晋州有一巡捕强占他人妻子迫害其家

    而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官兵退役出身。类似的事件不甚枚举可谓恶行累累遍及道州县镇。而地方的主官们清明强干有为整治的有不少但更多的碍于这些人地“身份”多有所顾忌只要不是做得太过分把事情闹大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皇帝也曾说过这些人都是大汉的有功之士是大汉治理乡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赵砺案发之前他一直致力的就是对此类共性案件的监察调查他准备来一个大动作针对那些官兵出身的地方吏职进行弹劾并请皇帝更改政策。然而事未举他自身案已发。

    此前刘承祐是没有注意过这些事的底下的官员也少有汇报的。即便有被法办的也只是走朝廷正常章程按照个例来处置的。

    然而当这样的事情成为地方通病之后从全局来看那便成为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一直以来刘承祐所冀望的“皇权下乡”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经过这么多年逐渐发展成为了新的弊病。

    刘承祐有意削弱地方宗族、豪强的影响通过这些军功地主、职吏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管理但从结果来看似乎也只是替代了那一部分人的一部分作用。

    乡里军事地主阶级的崛起只是代表一股新的地方力量他们与原本的宗族、豪强、地主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在名义上代表着朝廷并且相较之下对朝廷更加顺服。

    国初之时中央权威强盛他们是天子与朝廷政策意志的延伸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终将与地方势力相融合进化最后根深蒂固

    有了这层认识刘承祐突然发现对于乡村的治理他还是想当然了。皇权下乡终究只是一个理想状态是一个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在帝制社会的当下似乎只能在一定时期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至于更多的只是妄想。

    想通了这些无奈的同时刘承祐心情也是颇为郁闷。而这比起赵砺案更让他难受无可奈何的憋屈。当然这对于刘承祐而言问题倒也没有那么的严重因为这似乎只是社会治理问题对皇权对他的帝位并没有太大影响。

    不管那些军官地主怎么变化本质上而言都是维护皇帝与朝廷对地方统治的一股力量只是这股力量的发展与刘承祐的初衷有些偏差了

    “范卿来了!快座!”

    “谢陛下!”崇政殿内看了看传闻近来心情不佳的皇帝范质陪着些小心。

    “卿此来有何事?”刘承祐开门见山。

    范质也不拖沓呈上一封厚厚的奏章道:“禀陛下关于赵砺舞弊案一应大小涉案官吏及人员共计85人在京的犯官及罪人刑部、大理寺已然审定结束判罚如下还请陛下审阅!”

    “嗯!”刘承祐应了声拿起看了看判罚结果眉头很快皱了起来说:“是否太轻了?”

    闻言范质平静地道:“陛下部衙判决都是根据案犯轻重遵照《刑统》处置!”

    根据有司的判罚在京案犯36人情节严重处以死刑的只有11人。而刘承祐的意思也很明显是觉得杀的人太少了。

    听其回答刘承祐当即说道:“朕不是质疑有司判罚只是当因情而断赵砺之案堪称开国以来第一舞弊大案身为都察院事掌监察重责其身不正其行不矩恶迹昭彰败坏朝廷声誉与权威如不重典严惩如何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何以警示天下臣工?”

    见皇帝的反应范质沉默了一会儿起身拱手严肃道:“陛下立法本以防奸今有司已遵从其制而决并无疏漏如轻易改判亦属枉法亦是不公。如此何以彰法之严肃令天下人信服?”

    好嘛这范质又开始同皇帝顶牛了。

    对此刘承祐的表情果然冷了下来语气也不善了:“范卿这是责朕用法不正执法不公吗?”

    “臣不敢只是以理告之就事论事罢了!”迎着皇帝的目光范质丝毫不见怵。

    闻言刘承祐深呼吸几口平复下心情冷声道:“特事特办此案朕必当作从重处置批示!”

    范质也平静地说道:“请陛下降诏臣不敢署敕!”

    “你!”

    刘承祐被噎了一下立刻回想起了当初也是因为一贪污案件刘承祐主杀范质主依法判罚。当时范质也是这般答复刘承祐的而那一次他选择了听从范质的建议。

    但这一回与之对视了一会儿刘承祐强硬地道:“此案所有涉案人员判罚一律罪加一等!”

    显然皇帝是要强行为之了然而对此范质除了默然以对似乎也拿不出什么办法了。而刘承祐这边朱笔做下批复直接交待下发。

    强行落实自己的意志后刘承祐的心情似乎好转了许多那是舒畅的感觉看着表情生硬的范质突然朝他笑了笑说道:“范卿赵砺临死之前给朕上了一道奏章朕这里还有一些都察院的奏报你看看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说完刘承祐便命人将那一堆的关于乡里军功职吏弊病的奏章全部交给他阅览。

    范质也平复下有些无奈的心绪带着少许疑惑接过翻看起来表情也逐渐严肃。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