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汉世祖> 第6章 进士楼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6章 进士楼

    但这小女子神态的转换哪里能瞒得过刘承祐的双眼微微一笑抬头看向随行的赵曮:“今岁科考士子都聚在哪里?”

    闻问赵曮赶忙答道:“各地士子所居不同但聚众最多之地为尚贤坊!其间酒肆、茶坊、客舍颇多距离贡院也近素为文人雅士钟意之所进京士子多居于彼!今日乃既望士子们多在客舍等待放榜。”

    “那正好去尚贤坊看看!”刘承祐眼神微闪当即拍板示意引路。

    “是!”

    赵匡胤当即去安排车驾作为护驾将军随刘承祐出巡也不止一次了。刘承祐则牵着周娘子柔软的小手在重重护卫下慢悠悠地离开相国寺。

    “元朗开封是越来越繁荣了以你看来可恒以为都否?”突然地刘承祐问赵匡胤。

    赵匡胤微愣一时没反应过来皇帝为何会把话题扯到此事上。但转念一想便抓住其中要点只是神情之间有些迟疑。

    见其状刘承祐当即道:“你不必有所顾虑直言无妨说说你心里想法就当作我们君臣之间的闲谈探讨。”

    皇帝虽然这么说但赵匡胤可不敢随便讲琢磨了一会儿说:“开封四通八达当运河枢纽八方财货汇集于此也极利于钱粮之转运兵马之调度。当年晋高祖石敬瑭之所以迁都东京想来也是为了就食中原取其便利。

    天下未定之时锐意进取征讨四方以之为都可发挥其利。然而地处平原无险可守无地势形胜可依还有水患之忧。为巩固京师安全朝廷需屯重兵以拱卫时间越久对朝廷而言财政的负担将越大。”

    “听你的意思天下平定之后我该迁都了?”刘承祐微微颔首问道。

    赵匡胤谨慎地摇着头:“迁都大事臣岂敢妄议?只是陛下有问从心答之罢了!”

    闻言刘承祐笑了笑没再就此事多说什么。不否认刘承祐有迁都的想法原因还是在那一点无险可守。以当今天下的局势国家处于兴旺向上的发展阶段军力强大足以据之稳固江山进谋天下但是几十上百年之后呢?

    北宋王朝的结局已经证明的开封的局限所在作为经济、文化中心没有问题但作为一国都城还是有待考虑的。

    什么“在德不在险”不过是出于政治、权力考量的一种说辞罢了结果也很明显了为了一个“德”字为了巩固开封的安全北宋王朝究竟多付出了多少代价。河北已是一马平川河南又是无险可守简直是反向双重保险。

    但是要迁都对于刘承祐而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仅开封这边的既得利益者就是一股极大的阻碍。

    当然不管如何眼下对于刘承祐而言还只是想想罢了。真要迁都可还早着五年、十年都不一定并且也需提前做些准备

    尚贤坊内文化气氛极其浓厚尤其是才士街更是贤才众多雅士云集连空气之中似乎都弥漫着文气。加上一干赴考的士子更加催发了文道之繁荣。漫步在街道之间尚能听到道左音坊中的逸出的曲调总之不管是真才实学还是附庸风雅都喜欢往这边扎堆。

    自车驾上下来刘承祐很体贴地亲自扶着周娘子下车。站在人声最喧闹的一座酒楼面前三层高楼装葺颇具雅韵门宽而大门槛厚而高外挂的幌子高悬的牌匾三个鎏金大字吸引眼球。

    “进士楼!”刘承祐抬眼望了望嘴里呢喃了句:“谁这么张扬?也难怪士子们喜欢往此聚会!”

    酒楼中正在举行一场文会据说是酒楼主人所组织邀请本科士子中才学上乘、有望中第者前来以文会友。周遭装饰很喜庆几名学究列坐一旁以作评判堂上堂下看热闹的人都上百人。

    刘承祐一行仅数人入内未太张扬叫了一间雅阁到楼上观看。稍微观察了一阵刘承祐笑道:“这就是所谓的名士风流吗?如此喧闹张扬倒更像是一干伶人取悦观众!”

    听刘承祐这么说赵曮感慨道:“这也算士子们扬名的一种手段吧!”

    “名声响亮能影响朝廷取士吗?能左右官职之委派?”想了想刘承祐幽幽道:“弥录滕封当真能杜绝科场舞弊?”

    刘承祐这三问一个比一个尖锐周围之人皆不敢答。

    旋即又淡淡一笑从果盘上拿起两颗连生的樱桃与周淑妃分食之空气之中仿佛弥漫着恋爱的酸腐气息。

    “去查查这进士楼谁是主人!”又扫几眼周遭的环境刘承祐吩咐着。

    “是!”

    观看了一阵刘承祐便没了兴致对于诗词歌赋这些他心中实则喜慕但以天赋的原因也就爱个表面也喜欢那些优美的词句但真让他沉下心去关注研究会犯困的。

    所幸来得较晚没一会儿那所谓的文会已然接近尾声。

    “将那夺魁的士子叫来我要见见!”刘承祐发现大周的目光落在堂间那名赢得满堂喝彩的士子淡淡地吩咐道。

    似乎察觉到了刘承祐语气中的不乐意小娘子离开收回了目光怕引起误会赶忙低声解释道:“官家我看那士子似乎是淮南人!”

    “是嘛!”刘承祐只是淡淡眨了眨眼睛。

    未己年轻的士子面带疑惑地在张德钧的引导下走了进来。果然是丰神俊朗翩翩公子。

    士子也打量着雅间内的几人两坐两立。坐着的显然是一对青年夫妻青年蓄着短须架势端正身姿挺拔不怒自威贵气自生;其身旁的夫人年纪不大但是姿容天秀气质婉约动人。

    两个侍立在旁的人一文一武武者身材魁梧面相威严目光凌厉手把在腰间的佩剑上随时欲发。文人身材略显清癯脸色微白透着少许的病态人显得很低调拘束的样子。

    这样的组合显然不凡再加上门口的孔壮护卫也不像一般的随从还有身边这个轻言细语却强势邀请自己上楼的白面小厮进门还要搜身

    士子显然被慑住了下意识地低下头有心发问话却堵在喉头说不出来白皙的俊脸有些红了是紧张的也是羞臊的。

    张德钧轻步走到刘承祐身旁束手侍立着。刘承祐看他有些局促不由轻笑出声打破了空气中的尴尬道:“真是一表人才!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士?”

    闻问士子下意识地要答不过眼神中闪过少许疑思拱手一礼试探着问道:“敢问阁下何人?”

    刘承祐扫了一眼淡淡道:“现在是我问你!”

    轻飘飘的目光一扫顿感心头微闷。见状刘承祐又道:“方才见你在文会上吟诗作对意气风发洒脱豁达一身利落怎么现在这般不干脆?”

    被这么一激士子立刻回过了神深吸了一口气平复心头那莫名的紧张缓缓道来:“在下张洎滁州士子!”

    “看你年纪也不大怎么就想着来东京参加考试?”刘承祐问。

    话开了头张洎也就从容了许多应道:“在下既已取得会试资格朝廷选才自当前来!”

    见其举止恢复了几分洒脱刘承祐又说:“倒是颇为自信自觉考得如何?”

    眉头蹙了下张洎轻笑道:“文章、策略自认不弱于人只是朝廷所定实务并无治事经验难说!”

    “听你的意思对这时务题颇有微词啊!”刘承祐来了点兴致。

    迟疑了下张洎以一种无奈的语气道:“这些试题更适合对已有职事经历的官吏进行升拔、迁调考核我等士子纵饱学苦读实难答之!”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