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第1页)
春寒料峭,清溪畔的柳枝尚未抽芽,夜风掠过水面,带着刺骨的湿意。
园林深处,水榭灯火通明,十余位身着儒衫的文士围坐案前,衣袖轻拂,茶烟袅袅,仿佛真是一场风雅至极的诗会。
可那案上摊开的,并非诗稿,而是一幅烧焦布片的拓影——“政当疏之”四字残痕斑驳,像一道未愈的伤口,横亘在众人目光之间。
郑文昭执盏在手,指尖缓缓摩挲着杯沿,眸光微闪。
他不动声色地扫视一圈,声音低沉却清晰:“今有妇人执圭臬,如江河倒流,礼崩乐坏。我辈读书人,岂能坐视纲常倾颓?”
话音落,席间一片寂静,随即有人轻咳两声,便有儒生低吟而出:“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又一人接道:“帷帘干政,国之大忌。”
诗句一句句飘出,看似含蓄,实则锋刃暗藏,字字指向宫中那位监国长公主——谢梦菜。
他们说得谨慎,却也说得酣畅。
在这密闭水榭之中,没有圣听,没有御史,只有彼此心照不宣的共谋。
有人甚至悄然展卷,提笔记录,欲将今夜言语汇成《正声集》,待春闱放榜之日,以“士林公论”之名,掀起滔天巨浪。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茶案旁那个低眉顺眼、端壶添水的年轻茶役,袖中藏着的并非抹布,而是一叠极薄的炭纸。
赵元吉垂首站立,手指微颤,却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克制着心头翻涌的怒意。
他记得去年冬天,母亲病重无药,是谢家暗中送去半匹纹布换药钱;他也记得那夜承天门前,三百铁骑踏碎寒霜,将军亲自押送灾民名单,只为还一介庶女清白。
如今这些人,口口声声“礼法”,却要将一块裹过战骨、暖过寒门的布,污为“敛财之证”;如今这些人,自称“士林清流”,却想借一首诗、一册书,将一个救民于水火的女子,钉上“牝鸡司晨”的耻辱柱。
他不动声色,借着换茶之机,悄然将炭纸覆于记录诗文的宣纸之下,指尖轻压,一行行恶毒讥讽便悄然拓下。
就在此时,一道清朗声音突兀响起:
“然则‘疏渠’之策救万民于水火,岂因施者为女子而废?”
众人一惊,齐齐转头。
说话之人年约三十,青衫素袍,眉目清峻,竟是本不该出现在此的沈知白!
他竟乔装混入诗会,静听良久,终是忍无可忍。
郑文昭脸色微变,随即冷笑:“沈大人好雅兴,私闯诗会,还妄议朝政,是想替长公主来当说客吗?”
“我非说客。”沈知白站起身,目光如炬,“我是来问一句——你们口中所谓‘正统’,究竟是为民,还是为权?”
席间有人怒而拍案:“放肆!妇人干政,岂合古礼?”
“古礼?”沈知白冷笑,“周公制礼,为安天下。如今北境战火未熄,南地洪涝频发,百姓流离,饿殍遍野。她一道‘疏渠令’,活民三万;一纸‘寒衣策’,暖兵十万。你们不谢其恩,反攻其身,竟还侈谈‘礼法’?”
“礼崩乐坏?”他环视众人,声音渐厉,“我看是人心崩坏!”
水榭内一时死寂,唯有烛火噼啪作响,映得人脸忽明忽暗。
陆怀安坐在角落,面色阴沉。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重生踹渣夫,绑定的穷校草竟是隐藏大佬 消失于盛夏的爱意 大师姐知错了吗?不,她已经飞升了!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 摧眉折腰 斗罗:刚成半神,被天幕曝光了 斗破之开局斗尊家族 吞噬星空之劫主 炖枣记 专宠洗脚婢?她嫁清冷权臣夺江山 意难平和白月光 拒当血包,七岁妖童考状元 光之国:借力量我是认真的! 夫君五岁半 斗罗:已经无敌的我编造未来视频 压力好大,女总裁逼我结婚 叉腰腰,全家都是我捡来哒! 知知乖,两个主人都要哄(NP,强制) 不杀 极阳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