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山沟皇帝> 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上海研究院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上海研究院

    大唐铁路总公司也不愧是财大气粗的企业当看过了徐铁的新型产品的样品以及详细的技术数据后当场就是签下了订购新型钢轨以及钢轮的合同!

    除此之外铁路总公司还和徐铁签订了一大批普通锻铁铁轨的订单!

    前者两种新型材料的订单只是小批量的订单而已人家铁路总公司也是在试验当中尚未大规模的应用一方面是进行技术的前期摸索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降低成本不管是徐铁公司的新型钢轨还是其他五家公司的新型钢轨价格可都不便宜。

    为了降低成本铁路总公司是不可能在铁路建设的前期就是大规模使用这些价格昂贵的新型材料的。

    那些新型钢轨以及新型钢轮那是为了以后准备的并不是现在。

    因此真正给徐铁公司带来利润的还是大量普通的锻铁铁轨订单。

    仅仅是这笔订单给徐州钢铁公司创造的直接利润就是不止十万元!

    然而能够生产锻铁铁轨的公司那么多为什么徐铁公司就能够得到一大批的订单而其他公司只能拿到一个小呢。

    那自然是铁路总公司为了扶持徐铁公司的发展。

    铁路总公司所看重的是未来他们是希望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到五六家战略合作伙伴然而用海量的订单扶持这些钢铁企业的发展并大幅度降低铁轨的生产成本。

    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其实更愿意只选择一两家企业作为战略合作企业但是奈何帝国的铁路建设规划实在是太过庞大了再加上还要考虑到地方政治因素。

    比如说北方铁路网要是不采用河北等省北方省份的钢铁公司的产品当地的地方衙门可就不怎么乐意了。

    所以考虑到地方政治因素铁路总公司都是打算在全国范围内尽可能的扩大和当地企业的合作关系有些地方是和当地的钢铁企业合作有些地方则是和当地的木材公司合作而有些地方则是和当地的煤炭公司合作而有些则是和当地的水泥企业等公司合作。

    总之是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地方上的企业都能够从铁路建设中获得好处这样才能够形成遍布全国的铁路利益网并方便后续的铁路大规模建设。

    要不然的话地方衙门到时候哪怕是不搞事只是配合的力度稍微轻一些就有可能会给铁路总公司造成极大的麻烦。

    铁路总公司纵然是特殊类型的企业但不管怎么说也还是一家企业并不是什么行政机构它的特殊性只是在于拥有全帝国范围内唯一的一张铁路经营许可证而已。

    所以和各地方打好关系也是很重要的通过和当地的企业进行合作让当地的企业发展良好并缴纳赋税并让地方官员有了发展经济的政绩这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典范。

    当然了铁路总公司挑选战略合作伙伴也不是乱来的他们对合作伙伴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比如说钢铁行业必须是有极大的生产规模同时还有卓越的技术研发能力要不然的话是跟不上铁路总公司的发展步伐的。

    铁路总公司虽然也成立没有几年铁路建设也是刚刚开始但是铁路总公司对于铁路建设的技术指标已经是一提再提了。

    京镇铁路刚建设的时候铁路总公司的目标只是建设一条铁路然后通行马车而已因此当时修建的京镇线上部分路段的设计标准是比较低的有些不重要的支线路段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甚至都还是生铁铁轨。

    但是宣平十八年的时候高压蒸汽机研发成功并建造出来了相应的蒸汽火车后铁路总公司的目标就是迅速升为了要通行蒸汽火车并对铁路以及火车的运输承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铁路总公司根据技术人员的建议对未来的火车运输能力进行了展望。

    铁路总公司认为五年后蒸汽火车头的动力将会翻倍增加单机马力提高到两百马力甚至三百马力都是可能的而十年后单机马力最少也应该能够达到五百马力甚至更多。

    更大的马力就能够拉动更重的火车。

    这也就意味着铁路也是必须能够承受得住这种沉重的火车!

    基于这样的考虑京镇线之后的所有铁路建设不管是干线还是支线一律采用锻铁铁轨同时提前进行技术储备为未来铺设更高等级的铁轨做准备。

    这就是铁路总公司提前进行招标并试验特种钢轨以及钢轮的原因所在。

    铁路总公司是在为了未来做准备。

    因此挑选各类合作伙伴的时候也是千挑万选要规模同时也要技术研发能力。

    而江北道里大小的钢铁公司十多家而把这个范围扩大到整个皖北、江北、山东、河南地区大小钢铁公司上百家但是最后铁路总公司只选择了徐铁公司作为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合作伙伴所看重的无非就是徐铁现在的规模不小而且技术储备雄厚。

    铁路总公司的选择让徐州钢铁公司成为了大唐铁路总公司的第六家钢铁行业的战略合作伙伴!

    由此徐州钢铁公司距离成为一流钢铁企业指日可待!

    带来了如此丰厚的回报是再一次证明了徐铁钢铁公司不惜高价挖科研人才是正确的虽然徐铁公司为了招揽孙元付出了不菲的代价十万现金加上百分之八的股份。

    但是孙元来了区区两个月时间就是为徐铁公司带来了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的回报这让林普向以及其他的股东们都是笑开了花。

    毕竟赚钱大家都喜欢!

    而林普向则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想要让徐铁发展的更好就必须拥有众多的研发人才而靠高价挖人也是不怎么靠谱的毕竟不能一直这么挖人那样花费实在是太高昂了。

    为此林普向和其他股东商议之后准备在上海设立一个研究院借助上海的地理优势以及教育优势然后招揽、培养人才。

    至于为什么不选择在金陵那是因为金陵那边虽然有更多的大学皇家理工学院也在但是那里的竞争更大。

    金陵可不仅仅是江南钢铁公司的大本营同时还是直隶钢铁公司的大本营此外当涂制铁公司、肇庆钢铁公司、天津钢铁公司都是在金陵城设立了研发院而这五家钢铁公司都是目前国内最顶尖的一流钢铁企业和他们强人徐州钢铁公司还差了点。

    而上海虽然是经济繁荣之地同时好几家钢铁公司都是在上海有生产基地但是暂时却是没有任何一家一流钢铁公司在上海设立大型的研发机构这就给了徐州钢铁公司一个机会。

    让他们去金陵城抢人才而徐州钢铁公司就在上海折腾。

    反正上海那边也是有一个江南大学此外还有上海理工学院上海工商学院松江高等师范学院松江大学等七八所大学呢虽然其中只有一个江南大学是一流的综合大学其他的大学都不怎么出名。

    但是上海理工学院的理工科实力还不错也是能够提供不少的人才的。

    其他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虽然有所欠缺但是从事基础研究还是可以的。

    此外他们徐州钢铁公司在江北道那自然是属于一等一的大企业江北道的江北大学虽然不是在徐州而是在淮安不过这几年该校的不少毕业生都是被徐州钢铁公司所招揽。

    两者相加林普向有把握在三年内让徐州钢铁的各项基础研发实力再上一个台阶从而和其他的五大钢铁企业并肩彻底跻身国内一流钢铁企业的行列当中。

    林普向是有着野心的而徐铁的其他股东们就更不用了他们可不是什么技术出身这些商人对钱更加渴望一个个都是做着一夜爆发的梦想!

    而且其他的股东们也不懂什么技术早年和林普向一起创业的时候就说过了技术的事林普向来负责他们就负责行政管理和市场只要林普向把产品搞出来他们就负责卖出去。

    如今林普向提议设立上海研究院这一群掉进了钱眼里的商人股东们自然是举双手赞成的而新股东孙元则是一个非常纯粹的科学家人家只说你搞什么我不在乎我只在乎有没有足够的研究经费然后还加了句每年的分红也不能少。

    得到了众多股东的许可后林普向再一次坐上了冯氏航运公司的蒸汽客轮准备前往上海!

    这一次去上海倒是没有太过匆忙事先寄了一封加急信件到上海办事处所以当林普向抵达上海商贸区码头的时候已经是办事处的工作人员等候着了。

    到了办事处落脚后林普向就是开始了他的拜访之旅!

    要开办研究院可不是挂个牌子就可以的必须有大量的研究人员才行在挂牌之前林普向打算先找人!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