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山沟皇帝>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陈立夫当县令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陈立夫当县令

    经过多年的开发后如今的金陵城四大城区基本上已经算是成型只不过开发的有早有晚以及定位不同发展程度不太一样而已。

    其老城区是典型的行政区包括皇宫、各大衙门的办公建筑剩下的部分区域则是生活区并且相当多的一部分达官贵人也是居住在此地。

    此外还有部分的达官贵人们是生活居住在东城区的东城区乃是最早开发的一个新城区而从一开始此地就是作为商业办公区来发展的其沿江的路段汇集了大量的企业办公楼。

    而围绕着这些办公楼也是出现了一片高档的住宅区这些住宅通常都是价格不菲。

    西城区是典型的工业区汇集了不少工厂大量的工人居住的廉价住宅但是西城区的规模并不大因为里头的工程也不多为了安全上的考虑李轩一直都是没有把金陵城作为工业区的打算。

    工厂多了工人也会多而工人多了就是代表着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对于一个皇权高度集中的王朝来说在首都距离皇宫不过十多公里的地方搞工业区那是非常危险的事。

    更不要说这年头办工业的污染实在太严重了各大工厂基本上没有什么环保的概念使用的蒸汽机所排放出来的烟尘又黑又浓如今当涂工业区那边因为是大唐帝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集中了钢铁化工机械等重工以至于使用的蒸汽机颇多空气里都是弥漫着煤炭的味道……

    李轩可不想自己以后生活在一个天天都是被灰霾所笼罩空气里都是散发着酸臭味的城市里所以他严禁在金陵城区搞什么工业甚至整个承天府范围内都是不搞重污染的工业。

    所以西城区名为工业区但实际上工厂不多也不大大多也还是那种轻工业、手工业没有什么重工业。

    而南城区则是生活、商业为主也是有部分的工厂算得上是金陵城区里最为鱼龙混杂的区域里富贵人家都是不喜欢在这里购置地产安家所以生活在此地的民众多以平民百姓为主。

    不过即便是鱼龙混杂但是不代表着此地的治安就差了!

    再怎么说此地也是属于金陵城的范围内正儿八经的天子脚下治安那是没得说的而且因为此地外来人口众多人群复杂为了避免出现麻烦承天府巡警局更是把此地的治安当做要务来抓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宣平十五年的金陵城由四大城区一起构成了整个金陵城城区为了方便管理承天府衙门把整个城区划分为四大区也就会老城区、东城区、西城区、南城区在各区分设衙门而这些区衙门级别还不低区长的品级可是正五品和地方上的知州同级别。

    而他们的上级机构则是江宁县衙门大唐帝国的江宁县乃是前明的江宁县和上元县合并而来以为此地为首都所在该县也不能用常理度之该县的县令并不是单独的县令而是由通常由承天府通判兼任。

    大唐帝国里的各府通判并不是专管粮运、诉讼、水利等事务的专职官员而是作为知府的第二副手所管理的事务没有固定大体上要看知府对他的安排。

    但是承天府的通判兼任江宁县的县令这却是确定下来的。

    承天府的通判品级为从三品这也就意味着江宁县的县令也是从三品了也只有这么高的品级才能够镇得住江宁县的诸多牛鬼蛇神毕竟此地乃是首都官员遍地走如果县令品级低了的话根本没让人把他放在眼里。

    如今金陵城城区常住人口已经是突破了三十万人这还不算那些临时流动人口以及郊区人口呢。

    今时今日的金陵城已经是有了大国首都的气象了!

    不过说起城市发展即便是金陵城这个大唐首都还是无法和吴淞府上海相提并论的。

    宣平十五年的上海城区常住人口已经是突破了五十万人比金陵城还多二十万!

    没办法上海的发展太迅速了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上海是一天一个台阶此地汇集了众多的资本工厂也是全国最为密集的。

    在这里几乎各行各业的企业都能够找到有钢铁、化工、机械、造船也有纺织、玻璃、茶叶、瓷器、造纸、印刷等等基本上但凡是在大唐帝国所有的产业都能够在上海这里找得到。

    工业之齐全也是让此地拥有了巨大的聚焦效应在此地开设工厂能够就近找到销售渠道以及原料以及各种设备甚至连金融服务等各种专门为了企业而提供的服务这里都有。

    要在上海开公司带着本钱来就行了在这里开设任何行业的企业的各种设备人才都是应有尽有。

    如此也就吸引了更多的人来这里开公司建工厂同时也是吸引了附近地区大量的民众甚至是其其他省道的农民来到上海找工作。

    如此城区一天比一天大人口一天比一天多也是很正常的事。

    只不过上海发展的如此迅速其经济上的重要性甚至比金陵城更加重要也是对主政上海的官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今上海的县令是谁?

    不是他人正是我们的老熟人一心想要匡扶圣君打造宣平盛世的陈立夫!

    陈立夫在宣平十年调任松江府担任同知正四品。

    三年一过也就是去年的时候上海县令任期满被调回京师去了吏部选人接任上海县令的时候干脆是直接选了陈立夫。

    按照常理来说寻常知府的同知都是从四品而县令不过事实正六品但是在松江府和上海县却是比较特殊。

    松江府知府就是从三品了陈立夫这个同知也是正四品而上海县也是因为如此特殊因此这个县令也是正四品。

    因此在品级上两者是相当的但是还是那句话上海县虽然是个县但是其不是一个普通的县其辖区里汇集里全国最为庞大的资本以及工业力量。

    能够在这样的地方主政一方这对于陈立夫的仕途而言也是有着极大的好处的。

    有了这么一份资历后后续调任到其他地方就会顺利得多。

    陈立夫初任上海县令的时候还是比较谨慎基本上没有搞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之类的事在诸多政策上还是延续了前任的政策。

    但是一年后的今天陈立夫却是打算着动一动了。

    虽然说延续前任的政策继续这么下去上海也能发展的很好但是明眼人都是能够看的出来这不是他的功劳如此任职三年后陈立夫几乎是不太可能获得太大的名望。

    陈立夫在过去的一年里也是苦思了诸多计划用来打造属于他自己的政绩不过却是发现不是那么的容易。

    上海本来就是发展的很好哪怕是陈立夫躺着什么都不干上海的发展势头都不可能停下来。

    此地的工业已经是全国第一金融业等企业的发展也是全国第一就连是城区建设水利交通乃至教育等等都是属于一等一的。

    陈立夫想来想去最后还是把目光瞄向了城区的北部方向准确的说是吴淞江北部。

    如今的上海城区可以说是已经是非常的庞大了以上海县城为中心其北部也就是后世的外滩区域乃是贸易区县城的南部区就是第一工业区再南边就是第二工业区了至于除开沿江地带的西部内陆地区因为交通不够便利所以通常是作为生活区域的并没有统一进行开发。

    要想扩展城区建立新的工业区域或者是办公商业区要么是继续向南要么是跨越苏州河向北要么干脆是深入内陆。

    深入内陆是不可取的距离黄浦江太远的话根本没有办法发展起来向南的话如今已经是向南很远了继续向南的话有些头轻脚重的感觉。

    其实黄浦江东岸的区域也是一片极好的发展区域陈立夫上任之初就是考虑过发展黄浦江东岸的。

    他之前想着干嘛要费尽心思朝着南边或者北边发展啊这黄浦江的东岸就是一片荒芜之地啊而且还是官田官府喜欢怎么开发就怎么开发根本就没有什么地主来碍手碍脚的。

    早年上海建立商贸区和工业区的时候官府可是大手笔直接把城区周边的土地都给征收了不仅仅是西岸同样还包括东岸。

    比如上海码头公司就是拥有了黄浦江东岸大片的沿江地带。

    但是想要把城区扩建到黄浦江东岸去却是也有着极大的困难。

    首先最为重要的就是交通了!

    黄浦江说大不大但是说小也不小也有四百米的宽度呢想要在这种宽阔同时通航船只众多的江河上建造一座大桥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