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山沟皇帝> 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第六胸甲骑兵团的危机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第六胸甲骑兵团的危机

    一万鞑靼精骑来不及迂回到位就是匆忙跳转方向然后朝着大唐骑兵的阵列冲了过去。

    尽管这个时候还没有迂回到位直接发起进攻的方位不太对无法做到真正的拦腰而断但是俺答汗已经是给他们传令了命令让他们立即发起进攻他们自然也是不敢有任何的拖延。

    因为再这么等下去己方的中军恐怕就要完蛋了!

    尽管他们距离比较远看不到战场中间的细节搞不懂为什么己方的中军为什么拦不住南唐蛮子的进攻但是他们却是能够看到己方中军的阵型彷佛就跟破布一样一撕就碎被对面的南唐蛮子骑兵几乎快要捅了个对穿。

    鞑靼中军的众多将领们也是看出来了不妙他们着急着调集更多的兵力试图冲上去然后堵住大唐骑兵但是他们却是发现不管他们怎么努力都是无法在战斗的最前线调集更多的部队了。

    古典骑兵的阵型过于宽松所带来的影响在这一刻几乎是被放大了无数倍。

    鞑靼人宽松的阵型被充当矛头的第六胸甲骑兵团冲破之后随后冲进来的第一骑兵师和第五骑兵师为核心的大量骑兵鱼贯而入一波接着一波冲击着鞑靼人的庞大阵型。

    于此同时一波接着一波鞑靼人的骑兵也是前仆后继的冲上去对战。

    这倒不是说他们视死如归要去堵住什么缺口之类的而是双方的战斗是对冲作战双方都是笔直的发起冲锋而且还是数万人的冲锋想要掉头避让?

    不可能的事!

    甭管前方是豆腐还是坚石他们都只能一头撞上去因为只有冲过去了才能够活下来。

    要不然的话不是被敌人的刀剑杀死就是被双方冲过来的战马践踏致死。

    很多骑兵其实都不是死在敌人的刀剑之下而是死在双方战马的马蹄之下因为当他们自己或者是战马受伤而导致落马之后不管是前方的敌人骑兵还是己方战友都是不会也没有办法避让地面上的这些受伤者往往都是选择直接践踏过去。

    因为集体冲锋之下根本就没有多少避让的余地除了向前再向前根本就是无路可走这一点对于大唐骑兵是如此对于鞑靼骑兵同样是如此。

    所以那些落马的骑兵下场并不会比那些在马背上就被击杀的骑兵好到那里去甚至可能会更惨!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被双方的战马踏死的少数精锐骑兵即便是落马了他们也能够进行避让甚至击杀敌人把敌人拖拉下马甚至干脆是抢夺敌人的马匹重新作战。

    战场上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因此靠近双方战斗的最前线那么就会发现双方的战斗骑士是非常混乱的混乱之中无数人死伤!

    正在指挥部队朝着前方冲击的康长宁此时也是看到了一侧有着万人敌骑冲过来。

    当即他就是下令调整部队的冲击方向而不是笔直向前而是朝着西北方向冲击避让敌人的万骑袭击。

    纵然他对己方部队的战斗力有着自信但是也没有自信到能够正面硬坑敌军的同时还能够抵挡敌人从侧面发起进攻。

    毕竟敌人是他们的数倍之多呢!

    骑兵冲锋的时候单个骑兵或者小规模的骑兵想要脱离大部分转向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倘若是部队统一转向那么自然也就是可行的。

    随着号角声的改变冲在最前方的第六胸甲骑兵团的数百名身穿重型胸甲的骑兵也是略微改变了冲击方向改为朝着西北方向冲过去!

    这里得说一说其实双方的战斗并不是时刻都是在发生双方的骑兵交战可是好几万人呢不管是大唐骑兵还是鞑靼骑兵他们的冲锋其实都是分为多个波次的并有多个波次结合为一个大波次形成一个超大型的箭头。

    大唐骑兵这边采用的普遍是以骑兵团为大方阵内以骑兵队为小波次实施持续冲锋的。

    对面的鞑靼人有所不同不过整体上也是差不多的这么多兵力根本就不可能一窝蜂的全部冲上去那样不用打仗自己就先乱掉了。

    到时候根本没有任何战术可言双方就只能打一场超大规模的混战而已。

    第六胸甲骑兵团作为骑兵兵团里唯一的一支重骑兵肩负着为全军开路的重任在过去的短短一分钟里他们已经是连续击溃了至少两千名鞑靼骑兵嗯只是击溃并不是说杀伤了这么多鞑靼骑兵但是在这种大型战场里溃散的鞑靼骑兵也活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被后方赶上来的第一骑兵师以及第五骑兵师的骑兵绞杀。

    而到目前为止第六胸甲骑兵团的损失也不小已经是足足损失了将近两百骑!

    但是即便如此他们在听到号角声的变化后领头的几个身披全身甲的第六胸甲骑兵团的军官们依旧是高举着指挥刀直接改变方向朝着西北方向杀了过去前方是一个刚列阵完毕准备拦截的鞑靼人骑兵方针数量足足有两千之多。

    军官们上前伴随军官作战的亲兵也是举着代表番号的军旗跟了上去高高竖起迎风招展的军旗为后方的骑兵们指引了方向让他们不至于在混乱的战场上迷失方向。

    很快第六胸甲骑兵团的骑兵们就是跟着该团军官的军旗改变方向杀了过去而后方紧随的第一骑兵师的骑兵们见状也是略微改变方向跟了过去。

    如此庞大的冲锋阵列就是开始改变方向了!

    这个过程里军旗的作用发挥到淋淋尽致!

    如果说战斗刚开始双方没有正式接触的阶段里号角声还是其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后那么等到战斗爆发的时候实际上号角声只能是用来传递一些最简单的命令了而且号角声的命令传递也只能是用来串联高级军官之间普通士兵忙着厮杀哪有闲工夫去听什么号角声的命令啊。

    普通士兵在厮杀的时候只会根据本能跟随着己方部队的军旗在走。

    而这个时候一军主官的军旗就是非常重要了。

    根据大唐陆军条例在战场上军旗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倒下的以第六胸甲骑兵团为例子。

    如今全团都是跟随着第六胸甲骑兵团团长的指挥旗行动如果该团团长战死或者受伤无法履行团长职务的时候那么就会由副团长即时接替指挥同时为了避免主官战死动摇军心士气哪怕是主官真的战死了但是其亲兵也不能降下主官的指挥旗而是以最快速度找到副团长让副团长接管指挥旗。

    副团长如果战死了那么就是团参谋长接管如果还战死了那么就是军衔最高之队官如果军衔一致则是番号最靠前的队官比如第一队队官接替指挥。

    而这个过程里该团的指挥旗一直都是必须高举着引领全团将士作战。

    要不然的话大量的将士们无法获得指挥旗的引导会在混乱的战场上彻底迷失的。

    第六胸甲骑兵团的指挥旗从发起冲锋的那一刻一直都是耸立在全团的最前方一名极为强壮直接身披半身轻型板甲的骑士一手持军刀一手持缰绳至于指挥旗并不是他手持也不是他背着而是在马鞍上有一个专门的插孔可以把指挥旗给插上。

    这名指挥旗旗手从战斗发起的时候就是一直紧跟着他的直属长官第六胸甲骑兵团团长廖强宾陆军上校的身后距离从不超过两米之远。

    廖强宾上校身边的人自然是不止旗手一人实际上他有两个旗手一左一右一人持第六胸甲骑兵团的军旗这面军旗同样也是承担了第六胸甲骑兵团指挥旗的作用。

    该旗乃是大唐陆海军通用的蓝底红龙持剑旗上绣有第六胸甲骑兵团的字样。

    而另外一人则是备用的旗手他同样也有一面同样的指挥旗只不过是在首席旗手死伤后或者发生其他什么意外后他才能够接替任务竖起指挥旗。

    除了首选以及备用旗手外还有副官两人、传令兵四人、外围则是有卫兵二十余人。

    这些卫兵的作用就是用来保护廖强宾以及旗手的。

    但是战场上枪弹箭支无眼别说他们这区区二十多人了就算是整个第六胸甲骑兵团一起上阵也不一定能够确保廖强宾和军旗的安全。

    这不随着鞑靼人又是发出来一波箭雨后其中的一支箭诡异的射中了廖强宾按照道理来说廖强宾身为全团团长为了亲临前线指挥以及人身安全那可是直接配属全身甲的。

    虽然这种全身甲都是轻型全身甲对火枪的防护能力一般般但是对于弓箭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但哪怕是全身甲也是有弱点的比如说面罩!

    很不辛廖强宾就是被鞑靼人的箭支击中了面罩更准确的说是面罩上的眼眶部分为了获得视线这部分可是没有遮拦的而这支箭就是通过这个小小的缺口直接射入了他的右眼

    被利箭射中右眼的廖强宾当即就是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声!!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