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山沟皇帝>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他陈立夫来了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他陈立夫来了

    上海码头公司作为一家最早同时也是典型的地方官办企业虽然管理权在国企部手里管理模式和帝国其他国企部所属企业差不多但是说到底这还是一家地方官办企业当地衙门出资成立的因此股份并不是在国企部手里而是松江府财政以及上海特设县财政盈利也是归属松江府和上海县财政。

    而这样也就是让该公司的管理有一些的混乱有了混乱也就有了腐败的土壤所以当周礼德倒台的时候该公司的十几个核心管理层也是被一网打尽一个都没剩下全都是被督察院干掉了!

    所以当陈立夫看到那座已经停工的码头时脑海里却是不由得浮现起来了这家在上海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公司的详细情况。

    这家公司有多少资产赚不赚钱其实都无关紧要陈立夫根本就不关心当初建立这家官办企业可没人想过让这家公司赚钱的其核心目的是为了开发商贸区以及工业区尤其是建设码头以及码头附属设施。

    这家公司的发展几乎就是代表着上海的发展马虎不得!

    如今这家公司的状况陈立夫觉得是有必要进行改革了!

    兴许自己来到上海后先可以拿这家公司作为切入点施展自己的抱负!

    这个公司最大的资产就是黄浦江两岸的土地从工业区一直到商贸区足足十多公里长两岸总数三十多平方公里的沿江土地尽数属于该公司!

    虽然名义上该公司只拥有管理权而且官方还能够随时把管理权收回去但是这种事只能存在理论当中毕竟上海码头公司是官办企业只要股权方面不出现什么变动的话基本上是不会收回去的。

    所以这些土地说是上海码头公司的也是没错。

    只不过他们的沿江土地只限于沿江两岸大约一千米宽度左右长度大约是在十七公里两岸的总面积是三十四公里。

    内陆一千米外土地官府并没有交给他们管理而是另行管理。

    当初官府并没有大规模征收内陆的土地只征收了商贸区和工业区范围内的土地而在这两个区域之外的土地除了部分本来就是属于官方的土地外大部分还是属于私人的土地这一部分主要是集中在商贸区和工业区的间隔地带同时商贸区和工业区的外围土地也是大多属于私人所有。

    因此目前的上海里头其实是有三家官办企业管理着大片的国有土地分别是码头公司商贸区管理公司工业区管理公司。

    同时黄浦江南岸并没有开发暂时也没有价值开发因此有价值的应该是属于北岸的土地!

    但是这样也就足够了这些沿岸的土地不仅仅有着港口同样也是重要的商业区域。

    商贸区最繁华的沿江地段虽然只有那么一点点但是其管理权都是属于上海码头公司的。

    拥有大量地皮的上海码头公司通过申请大量的贷款用来修建码头建设基础设施然后依靠码头服务出租沿江的地皮、建筑进行盈利。

    其核心经营模式其实不是港口业务而是以港口带动商业发展进而促使地皮、建筑升值然后出租获利。

    本来这些盈利都是计划用来投入再建设的但是随着上海的工商业越来越发达船运越来越繁荣上海码头公司也是越来越赚钱这赚的钱除了继续投资用来进行基础建设外还能够上缴一部分利润到财政当中!

    上海码头公司赚钱了而且是赚大钱了同时管理模式是比较混乱的这自然也就是引来了众多人的窥视其中包括了前任上海县令周礼德。

    结果呢周礼德完蛋了这上海码头公司的一群官员也是一个没落下全都是被逮了。

    上海码头公司虽然是商业公司但是和其他的国企部企业一样其管理层尤其是一把手二把手之类的可都是有着品级的官员由国企部派遣。

    而不是单纯的商人。

    所以当初抓人的时候也不是普通的巡警而是督察院反贪部门的御史。

    当时上海码头公司管理层几乎被一锅端还在国企部内部引发了争论那就是国企部的企业管理层是不是必须要让官员担任还是可以聘请民间的专业经理人进行管理国企部只掌控董事会。

    不过这种争论短时间内基本是别指望能够有什么结果了哪怕是真正的制定了改革的方案但是要把这么多的国企部所属企业都改革为纯粹的商业公司国企部只是控股但是不参与管理的话那也是很难成型。

    最大的阻力就是来之于国企部了!

    人家国企部的最大权力就是拥有对官办企业的管理权这如果没有了权力权国企部根本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同时不参与管理只是单纯的控股的话也是和目前帝国的一些工业发展计划相违背。

    毕竟国企部的官办企业盈利什么的根本就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完善的工体体系巩固国防而这种事其实很多都是不盈利甚至是亏本的。

    比如如今的三大武器公司随着国内统一战争的结束各种武器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后实际上都不怎么赚钱了但是为了保持战时大规模生产武器的产能他们却是不能直接关闭生产线啊不然的话等到战争爆发了需要大规模生产武器的时候怎么把?

    哪怕是军方也给予了一定的补贴比如提高武器的采购单价如说明明是没有需求但是依旧持续小批量的采购某种武器用来维持三大武器公司下属的兵工厂的生存但是这样依旧是比较困难的。

    所以现在国内的三大武器公司下属的各大兵工厂除了少数兵工厂外比如生产新式武器比如燧发枪火炮的兵工厂的兵工厂还能够保持比较好的盈利外。

    大部分尤其是一些专门生产消耗类物资的工厂比如弹药工厂这些只能是保持着微盈利甚至不盈利的状态。

    这种事不赚钱甚至有时候还得倒贴钱的事也就只有官办企业才能够干这要是换成了民营企业人家直接就关闭工厂把工人开除用来压缩成本了。

    如果说一股脑都改革为纯商业公司很多事都不能干了。

    比如说蒸汽机这玩意!

    价格这么昂贵运营成本也是非常的高昂如今除了在各大矿山里还算是比较实用外实际在普通的工厂里性价比是远远不如水动力的。

    但是国企部的诸多企业依旧是大批量的采用这些蒸汽机啊为什么还不是为了支持蒸汽机的发展。

    这没有采购就没有生产没有利润用来维持后续的研发同时没有大规模的运用也就很难发现实际使用中的一些问题无法后续持续的改进。

    但是帝国发展蒸汽机的决心是不容置疑的圣天子都是亲自盯着蒸汽机的发展!

    因此哪怕是价格高运营成本高但是那些国企部的企业也得咬着牙上因为这是政治任务不容推辞!

    要不然的话皇家理工学院那边哪有经费维持后续的蒸汽机研发啊!

    肇庆机械公司那边哪有经费来进行后续的制造工艺的升级改进啊!

    幸运的是这熬了好几年后蒸汽机的性能也是越来越先进虽然说蒸汽机的价格依旧不便宜运营的成本依旧高但是好歹不会和以前那样天天出问题了这稳定性上来之后哪怕是价格稍微的昂贵一些但是也是能够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取代水动力了。

    比如说没有江河难以大规模利用水动力的地方没有水动力可用蒸汽机就是最好的代替品。

    再比如在矿区里蒸汽机的作用已经是彻底发挥了出来而且是不可代替了。

    这种情况下也是让人们看到了蒸汽机彻底应用于工业的前景!

    而军事应用上海军那边早就尝试着把蒸汽机搬到船上去了早年就是造过试验舰然后又是在几艘探险船上安装最新式的蒸汽机当然了受限于蒸汽机的实际性能作为船舶动力依旧是非常不足的。

    海军把蒸汽机装舰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

    蒸汽机的研发以及生产还有应用一直都是官方在主导国企部所属的企业在其中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承担了大量的经费还充当了小白鼠去试验使用。

    如果是没有这些国企部所属的官办企业或者说不是官方直接掌控着这些官办企业的管理他们是不会大规模应用这些远远谈不上成熟的蒸汽机的更加不会为蒸汽机的研发提供大量资金的。

    但是如今国企部乃至帝国高层都是因为上海码头公司的动乱对国企部的官办企业的管理模式产生了动摇别说他们了就算是李轩也是有些怀疑这种官办模式是不是应该进行改革了怎么要怎么改革?

    李轩知道清末的一大票官办企业最后都是失败了同样的后世的一大堆官办企业也是没有一个成功的例子哪怕是垄断着石油产业的三桶油都是天天喊着亏损呢!

    但是李轩却是更加清楚清末的一票官办企业让中华大地第一次拥有了近代工业汉阳兵工厂上海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制造局等等尽管弱小但是依旧撑起了华夏近代工业的天空。

    而后世的就更不用说了国防工业里清一色的官办企业!

    从经济角度而言大唐帝国里的很多官办企业都是失败的那些兵工厂就是典型的例子!

    从政治角度去看这玩意也是垃圾的很上海码头公司就是典型的例子极度容易滋生腐败!

    然而从一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国防建设这个角度去看短时间内大唐需要这些官办企业!

    但是上海码头公司这样的官办企业也不能这么持续下去这一次有如此大规模的腐败下一次肯定还会有!

    因为这一切的背后并不是人心的贪念啊什么的而是制度问题没有完善的制度贪腐是杜绝不了。

    因为贪欲是所有人都有的无法磨灭的想要让一个人不贪跟他们讲道德是不行的得在制度上杜绝他贪的可能性!

    陈立夫看着已经停工的上海码头公司的工地虽然人还在船上这还没有抵达岸边呢但是他却是已经下定了决心自己的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烧一烧这个上海码头公司!

    通过火烧上海码头公司陈立夫想让松江府的官员、士绅商人乃至普通百姓知道:他陈立夫来了!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