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山沟皇帝> 第九百零四章 传统:通通打包带走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九百零四章 传统:通通打包带走

    天津卫城外的运河码头上是人山人海而这里的人都是前来迎接圣驾的的大唐将士以及当地的官员士绅们。

    李轩带着近卫军一路沿着运河北上因为不是作战而且大量的辎重都是装船运输将士们能够轻装前进所以北上的速度非常快。

    六月二十日李轩率军抵达天津卫而此时他自然是不知道第三军已经攻克了幽州城绍武帝自焚殉社稷的事。

    不过即便是现在不知道但是李轩对于第三军拿下幽州城却是非常乐观除非发生奇迹比如说来一颗天外陨石砸中第三军的大营把第三军集体报销了那么幽州城是绝对无法阻挡第三军的进攻的!

    幽州城是必定会拿下的而他这一次北上就是来接受他的战利品幽州城的!

    不过去幽州城之前他还是准备在天津卫待一段时间一方面是让随驾北上的近卫军休整一二、另外也是等待着第三军传来攻克幽州的消息。

    这一次李轩可没有亲自指挥攻城的打算!

    能够让他亲自指挥的大战也只能是安平战役这种事关生死的战略决战了如果进攻幽州城虽然说也挺重要的但只是锦上添花而已而且也没有什么难度以郝柏年的能力第三军的实力拿下来一点问题都没有。

    在天津城外的码头下船之后李轩也是在众多将士的保护下众多官员随从下进入了天津城。

    此地早年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大城池只不过朱棣定都幽州后此地就是成为了交通要道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同时此地也是成为了幽州的门户。

    实际上在李轩看来天津的地位要比幽州更加重要一些!

    因为大唐王朝的首都是在金陵城幽州虽然是陪都但是在以后在大唐王朝的体系里应当会演变为一座比较纯粹的军事战略城市作为北方各地边镇后方的一个战略支撑点而存在。

    但是以后绝对不会成为一座大型的消费城市更加不可能是政治中心即便是经济中心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在之前的御前北方战略文武战略会议上万古圣君亲自提出了天津可以作为北方经济主要支撑点来发展!

    因为天津沿海、同时还是运河的重要节点、即便是去山海关那也是比幽州去山海关更加的方便而且李轩还知道天津有着一个唐山呢那里有什么?有着容易开采容易外运而且品质还算不错的煤炭。

    有资源有交通优势发展经济自然是更加容易总比幽州除了无数张要漕粮供应粮食的嘴巴剩下的要啥没啥要强得多。

    当幽州的政治中心地位被金陵城抢走了北方经济中心的位置被天津抢走了至于文化中心那就更算不上江南随便一个县的文化也比幽州强!

    所以后续幽州所剩下的主要作用那么就是作为一个北方战略支撑点而存在成为天津乃至整个北方的防御屏障同时作为北方长城各边镇的大后方!

    幽州是北方各边镇的后方那么天津就会是幽州的大方后并且还会是主要的国防资源供应中心!

    入城后李轩对城内的街道建筑不敢兴趣而是第一时间就是召见了内阁以及北直隶的相关官员直接指示从幽州府、河间分出一部分区域成立天津府。

    随后正式诏令改北直隶为河北省并亲自确定天津为河北巡抚衙门驻地。

    改北直隶为河北省这是因为北直隶那是属于明王朝的北直隶这个区域拥有不同寻常的政治含义所以就和南直隶改设各道一样通过改名称乃至变动辖区来降低前明的概念重新建立起大唐王朝对于此地的新秩序。

    同时之所以没有把河北省治设立在幽州城而是改为天津府一方面是处于扶持天津的考虑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出于压制淡化幽州城的考虑。

    明王朝毕竟是在幽州定都一百余年城内不可避免的会有大量的前明分子残留如果把北方统治的重心放在幽州的话估计是有些麻烦。

    现在的话大唐王朝只需要不断的弱化幽州城的政治、经济地位同时在城内保持大量的驻军把此地变成军事重镇的话那么明王朝所带来的残留影响力就会不断的弱化。

    不过尽管以后幽州城在大唐的版图上地位会不断的下降但是在这之前李轩却还是要去看一看的。

    在天津待了两天后李轩就是接到了来自第三军的快马报告称第三军已经是顺利拿下幽州城李轩当即决定继续北上幽州城!

    前进的路线依旧是沿着运河前进!

    这一路的北上不管是李轩的北上路线还是大军的进攻路线都是沿着运河进行的由此可以证明了京杭大运河对于目前华夏北方的重要性。

    在李轩看来在铁路大规模普及尤其是南北大动脉铁路建成之前京杭大运河都是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哪怕是现在海运已经是正在快速发展这依旧不会影响到京杭大运河的战略地位。

    此外即便是连接南北的铁路建成了但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旧是非常大的!

    所以李轩早已经是指示了工部方面要维护好京杭大运河的通航!

    沿着运河一路北上先是到了通州然后再沿着通惠河继续前往幽州城整体路线和当初第三军的北上进军几乎是一摸一样的。

    圣驾北上的时候不仅仅是带了大量的官员近卫军也是一同前往同时还有枢密院后勤部安排的众多后勤补给。

    将士们一部分坐船一部分在岸边上走而运河里的大量船舶则是搭载了各种各样的物资因为都是来往运河的小船载重量普遍不大所以为了满足庞大的运输需求这船只的数量也是格外的多。

    然而这一路北上也是使得了李轩更加坚定了定都南方的心!

    自从华夏大地的经济重心南移之后定都北方的王朝为了满足京都、北方边军的需求都是需要从遥远的南方运输粮食到北方由此催生了特殊的漕运体系。

    由此也是造成了庞大的财政负担!

    而且一旦漕运被断绝那么基本上就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

    元末时期各路起义军占据了江南之后就是断绝了元朝的漕运体系由此造成了元王朝的被动局面。

    大唐北伐时期同样是如此大唐王朝占据了江南从源头上切断了漕运后明王朝的日子就是江河日下那个时候都不是国库里有没有钱的问题了而是幽州城里的军民、各地边军能不能吃饱的问题了。

    在铁路被发展起来之前在华夏大地里河运是具有不可代替的战略地位的更是海运所无法取代的而运河运输就是运河的重要环节。

    目前大唐王朝的运输体系就是建立在河运之上的珠江流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再加上一条京杭大运河基本上是构成了目前大唐王朝的主要交通运输渠道。

    通过运河抵达幽州城后李轩自然是不会忘记装一把大大的逼!

    按照以往的传统李轩直接一身戎装骑马入城当然了入城之前李轩停害怕自己的小命稀里糊涂的丢掉了所以城内的驻军几乎是把圣驾经过的街道直接清空了只剩下经过挑选的少数人去迎接。

    而这些人重点自然是万宸松所带领的前明百官了应大唐王朝的要求万宸松等人依旧穿着明王朝的官袍而且还是大朝会上的那种正式官袍看着一片浩浩汤汤穿着红袍的前明官员们来到前方然后齐刷刷的跪下口呼万岁的时候。

    不得不承认这真的很有成就感!

    接受了万宸松为首的前明百官的朝拜后李轩也是适当的表示了自己的仁厚当场就是授予了万宸松等前明官员品级并让他们以后好好的做事朕不会亏待任何一个有功之人!

    李轩越过万宸松等明朝降官然后前往紫禁城!

    这是明王朝的政治心脏根据报告明王朝的绍武帝在最后时刻就是这里自焚而崩的只是现在却是在太和殿看不到任何一点的火烧痕迹了。

    因为万宸松的率众投诚所以收复幽州城的过程里基本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斗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大火哪怕是紫禁城里也是如此当时守卫宫禁的明军当场就倒戈了大唐王朝可以说是不废一兵一卒就是拿下了幽州城!

    看着保存的如此完好的紫禁城说实话李轩很动心里面肯定有很多好东西各种珍玩宝贝不计其数!

    而且此地就算是作为皇家别院但是以后大唐皇室顶多是偶尔来一次等到以后铁路建好了倒是可以经常来此地度假视察之类的。

    至于现在嘛必须发挥大唐王朝的优良传统:搬能搬走的通通打包带走!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