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汉世祖> 第127章 皇城司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127章 皇城司

    八月秋高汉宫的御园之中已染上一层浓郁的艳色空气中弥漫着沁人的桂花香气只是凉风瑟瑟不免令人增添几分惆怅。

    中秋过后汉宫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大汉中枢也迅速地从短暂的震荡中摆脱出来在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继续稳定地治理着国家。

    汉帝刘承祐的日常生活也渐归于平淡相较于过去他有意地放松了对国内政务的掌控将大部分权力下放到政事堂由范质带头处置再以崇政殿监之。

    由此刘承祐从那些繁复琐碎的政务中解脱出来慢慢地轻松了许多。在长达十年劳心劳力的治国生涯中他是真的感到疲惫了甚至有所感现在还年轻但要是一直这样持续下去早晚积劳成疾累死病死。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是故才有这样的调整国初之时为了帝位稳固为了国家安定不得不事事亲察亲看亲力亲为。但在大汉稳定发展到目前程度的情况下刘承祐终于决定要有所改变当皇帝也没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

    这也是他要罢了李涛调整政事堂及诸部司职权的原因之一以李涛在吏部及政事堂根植多年的底蕴若是把治政的权力彻底下放给他刘承祐会不安心。

    这属于刘承祐思想的转变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讯息皇帝疲了甚至这是一种懈怠的征兆。但是不管如何调整有一点基本底线是要坚守的那便是帝位不容动摇皇权不容亵渎一旦让他感受到威胁事务脱离掌控那他将毫不犹豫地再度出手。这也需要一个前提对于国家实质掌控不能遭到削弱而最基本的力量则来源于军权。

    如此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也没有浪费被刘承祐用于军队的建设与国家战略及周边诸国、各族势力的研究上。政事也不是一点都不顾随时察问另一方面则继续研究制度如何平衡权力稳固政局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影响与控制等等。需要刘承祐考虑的事情实则仍旧不少只是有所偏向罢了。

    当然闲余的时间还是充足的至少在过去刘承祐就没有多少闲情逸致站在御园中欣赏秋景。只是刘承祐终究是个缺少雅趣的人看着这满园悦目的秋景除了感慨风太凉却也难有更多的感想了。

    连续几阵风拂过吹动得御园中的草木沙沙作响衣袂发丝随风而动幽冷的寒意直侵肌骨不由打了个哆嗦。

    “官家起风了!披件袍子吧!”张德钧见状走上前将挂在手臂上的一件裘袍摊开。

    刘承祐没有拒绝任由张德钧给自己披上并系好私带。伴着一声鸣唱一只秋鸟飞掠而过轻盈地在亭前的碧湖上留下阵阵波纹。

    紧了紧身上的袍子刘承祐瞥了眼身边的张德钧问:“皇城司筹备得如何?”

    闻问张德钧精神一振赶忙拱手应道:“回陛下小的已然秘密挑选出内侍、卫士百余人兼有武德司吏、亲事官十二人暂布于皇城内外以作监察”

    乾祐九年秋在刘承祐的默许下一个有别于武德司的特务机构基本宣告成立了。

    “朕设皇城司仍为张耳目与武德司并列一内一外稽察民臣以免为人所蒙蔽!”听其言刘承祐淡淡地说道。

    “小的明白!”张德钧恭敬道。

    “如今司衙初建一切都未上正轨你要多费些心!但是记住低调做事切勿张扬跋扈!”刘承祐扭头盯着张德钧犀利的目光几乎直刺入他心底:“皇城司的事范质已经同朕闹过了朝中多有非议在这初期更需谨慎别给人抓到痛脚让朕难做!”

    “是!”

    “你跟在朕身边也快十年了朕如何你当了解你为人如何朕也清楚。有些话朕也与你直言。有朝臣以中唐以来宦官擅权乱政之祸来提醒朕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朕仍旧选择用你你知道为什么吗?”

    天子的话让张德钧心惊肉跳的下意识地跪倒低着头郑重赌誓道:“小的只官家一家奴深受厚恩只知伺候效忠官家但有所命在所不辞!不敢作他想更不敢任意妄为给官家添麻烦”

    “你有这等觉悟朕心足慰!”淡淡一笑刘承祐轻轻地挥手:“起来吧!”

    “谢官家!”

    这么多年下来就如张德钧所言刘承祐早视之为忠心体己的家奴有些话都是直来直往几无顾忌不似在外臣面前会绕弯子打机锋。他也相信张德钧不会令他失望并且皇城司不会超出他的掌控。

    至于宦官之弊古来有之常为人口诛笔伐但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纵览历史那么多明君英主不知道宦官失控的后果吗?但仍旧会走老路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仍不免抬高乃至重用宦官何也?

    宦官毕竟只是依附于君主的一个阶层与势力再为人所鄙视与嫉恨那都是皇权的延伸与补充用于平衡外朝加强君权作用匪浅。当然使用也需要有个度而历代以来遭到反噬的例子屡见不鲜那也之是宦官的权力超出了底线就像挣脱牢笼的猛兽造成的负面结果大于积极影响。追根究底问题还是出在皇帝身上而不是宦官有多值得忌惮

    目光深沉地伫立凝思几许刘承祐说道:“担着皇城司的差事朕这边选几个机灵点的人伺候”

    面上流露出少许的迟疑在之前刘承祐便有过此类想法了张德钧心里也清楚更知进退。虽略有不舍还是咬咬牙道:“小的知道!当调教出几个伶俐的人在官家身边听用!”

    “陛下!”赵普经过通报缓缓步入亭苑见礼。

    “何事?”

    赵普禀道:“赵可畏的遗体已由其家人运回范阳了幽州那边也交待了由官府辅助处理丧葬事宜!”

    “赵上交一共两子相继早亡殊为不幸令人生怜啊!”提到赵曮刘承祐又不禁唏嘘。

    “赵曮有一子吧!”刘承祐说。

    “是的!年仅三岁三代独子就这一点骨血了!”赵普应道。

    考虑了一会儿刘承祐道:“荫其子七品宣德郎!”

    对于赵曮的后事刘承祐没有过于隆重地操办爵职追赠也仅符合其生前的地位没有过于特殊化。

    “赵判官奏请回乡治丧朝廷那边同意了!”赵普又禀道见皇帝面上似有哀思谨慎地请示道:“陛下赵曮之卒令人唏嘘赵判官晚年丧子大为不幸是否对其前过略加宽免?”

    闻其言刘承祐玩味地看着他:“你觉得合适吗?”

    说着刘承祐转变话题:“徐州府换谁继任?”

    “吏部拟以随州知州王祚!”赵普答。

    王祚淮东转运使王溥之父。

    “崇政殿诸郎官之中你觉得有谁可提为学士?”刘承祐又问。

    稍加考虑赵普说:“陛下觉得窦僖如何?”

    刘承祐摇头:“窦僖仅中人才不足任之!”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