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汉世祖> 第49章 医政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49章 医政

    刘承祐嘴角带着点笑意回到崇政殿脚步轻快面容间的严肃都释去几分让殿中伺候的内侍们都轻松许多。

    “参见陛下!”闻皇帝回殿赵普前来陛见。

    “免礼!”手虚抬刘承祐一脸的温和。

    感之赵普陪着笑容问道:“陛下遇到什么喜事了?”

    刘承祐也直接答之:“太后病情已然康愈朕的贤妃也查出有孕了可称喜事?”

    “大喜!此为双喜临门啊!”赵普也眉开眼笑向刘承祐道:“臣恭喜陛下!”

    刘承祐心情着实不错差点脱口而出道出一句“同喜”。

    他方自慈明殿探视归太后李氏病愈气色良好连食欲都涨了许多亲自侍奉李氏进食。而回殿之时又转道去了一趟秋华殿贤妃折娘子那边传来消息又害喜了。

    从四月到五月于刘承祐而言可谓喜事频频家事国事事事顺利。荆湖轻松收取太后病情好转四月时进宫多年的周淑妃查出有孕而今迈入五月贤妃又怀上了。

    不算刚怀上的两位刘承祐膝下已经有六子三女可谓丁口丰盈了。甚至于他感觉自己几乎成了一架播种机器命中率极高的那种。

    事实上算上夭亡、流产还有更多。这几年在宫内刘承祐并不只临幸那一后四妃像皇后身边的女侍御、荆南、南唐、吴越进献的美女也都有尝一尝。结果嘛只有李璟献上的孙氏成功地给刘承祐诞下了一名公主由此提级为美人。

    “太医署的人已经南下了吧!”看着赵普刘承祐问起正事。

    赵普也敛容答之:“医师2人医工12人再兼医生20人共计34人已然动身臣与署令一同相送传达圣意!”

    满意地点点头:“医者悬壶济世湖南多疾他们这干人南下是要替朕救济军民诊疾断症为朝廷宣扬德化的!传制地方官府要善加安置这些医者配合他们工作。”

    因考虑到湖南医疗条件恶劣军中多疾刘承祐特意命太医署选拔了一批人南下。抛去那些冠冕堂皇的话目的则为整合湖南医疗资源研究病理治疗疾症尤其针对岭南的瘴气、疫病做些深入探索为今后大军南下做准备。

    “如今太医署中有多少人?”刘承祐问赵普。

    赵普说:“回陛下两部诸科及上下师生已有近500人医学之盛已迈前代啊!五日前方举行了一次月考!”

    “500人可能济整个天下?”刘承祐不禁感慨:“还需扩大规模啊!”

    汉承唐制虽然如今的朝廷诸多制度都有其特色了但各处都透着大唐的影响很多典制度都沿袭下来有改来改去干脆被恢复唐制。

    似医学制度基本照抄唐制只是受刘承祐重视恢复得很快并且规模空前。开封可以说集中了天下最优良的医疗资源不过能够享受的只有皇室、贵族、官僚以及军队如今基本每一支军队都有一支军医队伍。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这些年来刘承祐逐年在加大在医疗事物上的投入每岁都有地方上的名医被征调入京。同时太医署经过考核也会释放出一批人到地方任医官。为此专门设立了一套医官的升级制度提高品秩。

    刘承祐一心想要扩大太医署的规模惠及于民但到如今也是稍显乏力。一是投入大二是医生的培养也需要周期三是愿意干这一行的毕竟是少数。

    见刘承祐又陷入了思索赵普也不打扰他等他回过神来方才说道:“陛下有济世之心这是天下子民的福分然事事犹需量力而行。太医署有如今的盛况已是难得天下未平朝廷各项支出甚大”

    “你不用说了!”刘承祐嘀咕了句:“朕明白你的意思!”

    赵普的意思很明显做什么都需要财力的支持。别看如今大汉朝廷财政岁岁向好但摊子铺得大经不主花刘承祐又是个有为之主想法多每每念头一起就要投入财力、物力、人力。而医疗的投入从来都是巨大的从医政到医学涉及的方方面面没一样不费钱的。

    考虑了一会儿刘承祐一脸伟光正的表情叹道:“医者治病君王治国这是相同的道理。待天下太平朕不只要让百姓居有其所耕有其田还需病有其医啊!”

    闻之赵普不由满脸感慨郑重地应道:“陛下仁心包揽天地啊!”

    摆了摆手刘承祐嘴角不由挂上了点无奈的笑容。嘴里虽然这么说但他自己都没什么底气想要做到此点何其难矣他真正能做的只能尽量去提升大汉的医疗条件了。

    “你说今后的科考增加一门医科如何?”看着赵普刘承祐问道。

    眉头稍凝发觉皇帝那兴致勃勃的表情稍微盘算了下赵普还是说道:“或可一试只怕引起上下非议!”

    “有什么可非议的?”刘承祐当即道:“这满朝臣工有谁遇疾了不需寻医问药的?”

    “这样你稍后发文至政事堂、礼部及太医署筹议此事!”刘承祐直接吩咐着。

    “是!”

    纵使增涉医科想来也不会造成群起报考的效果但有一点还是可以保证的那边是医师地位的提升。

    谈完此事注意到赵普手中的奏章刘承祐问:“何事要奏?”

    闻问赵普将奏章呈上将淮东的两道急务讲了一遍。

    “郑仁诲已病重至斯?”刘承祐眉头稍凝。

    虽然郑仁诲身上带着浓浓的“郭氏”印记但刘承祐从不否认其才干不管当初的枢密副使还是如今的淮东按察使都堪称贤臣良吏。年初淮东大案时就有耳闻郑仁诲身体不爽如今几个月过去却又加重了。

    “淮东既然上报朝廷那就说明郑公的病情确实严重甚至比想象中的还要重!”赵普说。

    “使臣僚羸病而理事却是朕有些不恤下情了!”刘承祐说:“应当提早放其回乡休养的!”

    “陛下不必过于自责!”赵普劝慰道。

    “老臣渐凋零啊!”刘承祐叹了口气此番感慨比起从前更加深切。

    今岁以来朝廷的文武老臣几乎约好了一般染疾病重折从阮、赵晖、刘词、和凝再到这郑仁诲无一例外开封府尹景范身体似乎也有不爽了。

    念及这些刘承祐的心情似乎没有那么美妙的。

    但心情再沉重摆在面前的问题还是得解决的赵普问:“不知李相公所拟如何批复?”

    “制下郑仁诲以本职致仕赐太谷郡公!”刘承祐说道:“至于淮东按察司之职就从李涛所请以徐台符徙任吧!说起来徐台符尽忠王室也有些年头了!”

    “是!”

    听命的同时赵普心中难免异样给郑仁诲封公似乎有些不妥爵位重了。不过转念一想赵普又有些明白了郑仁诲的儿子已经死了属绝嗣的情况这样待其亡朝廷可直接收回爵位。

    “至于龟山运河之事朕相信王朴他既然主动奏请必然已经考虑周全诏允之!”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