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汉世祖> 第232章 淮南情况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232章 淮南情况

    幽州那边确实有些变化燕王赵匡赞那边想来也确是多了些想法事物从来不是一成不变而况于人。

    原因也并不复杂一者赵匡赞承袭父位坐镇幽州多年大权在握为异姓王之最也会考虑将来。二者也是朝廷近两年来的变化让其心生疑忌了虽未明确喊出削藩的口号但收权的举动却实实在在地进行着。

    由此引发的是燕王府那边近年来不断提升实力加强控制尤其是所属燕军的掌握。燕军中似悍将赵思绾者越发得到赵匡赞信任与看重。

    但是局限于幽、涿三州边境安稳又没两年赵匡赞虽则努力成果终究有限。背靠大汉还是得依靠越发强盛的中枢朝廷。

    而朝堂之上李涛等臣僚的顾虑刘承祐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可以听而不纳在刘承祐看来眼下远未至考虑幽州与燕王的时候。赵匡赞何以屡次上表请这要那一方面是真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为试探朝廷的态度。

    重心不在北方的时候刘承祐力求一个稳定自然不欲搞事破坏既有的平衡。观其在西北边事上的态度就可知连延州事都能容忍而况于幽州重地。

    再者不管暗地有多少龃龉、疑忌这些年来赵匡赞与燕军对大汉朝廷而言还是颇有功勋的这点不可否认。

    于刘承祐而言赵匡赞有些想法有些猜疑是很正常的是可以调合的。他不想看到的是因为一些不合时宜的猜忌让燕军与朝廷彻底离心背德。

    要知道北边还有契丹。这两年中大汉在不断发展进步文治武功远迈三代但是契丹同样在休养生息。

    传闻说契丹皇帝耶律璟荒于政事畋猎饮酒无度但是有耶律屋质、耶律挞烈等臣辅助实力也在恢复壮大中。最重要的是契丹皇室、贵族们势力的加强使得耶律阮当政期间所积压的内部矛盾得到了缓解。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这样的情况下若是逼得赵匡赞偏向契丹那绝对得不偿失了。早些年以血债累累刘承祐不作担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仇恨也将逐渐淡化算不得什么尤其在近两年来汉辽两方从上到下保持克制加强经济往来的情况下。

    是故察觉到朝中有针对燕军的非议不满刘承祐即以最果断坚定的态度做出处置。身为大汉宰相李涛算是合格的纵使不能立刻猜透皇帝的顾虑与心思刘承祐也相信他能够充分执行他的命令。

    “淮南那边那边什么情况?”刘承祐辄而问道。

    提及此李涛老脸上凝容稍展轻笑道:“进入九月以来旱情已然大大缓解!窦贞固、王朴皆是朝廷干城治灾抚民处置有方使得上下皆安淮民归心。

    只是此番旱情恰在初秋淮南田亩多颗粒无收百姓给养艰难。自淮南大战之后地方破坏严重休养不足两年如欲复当年之盛又要押后一两年了。”

    “淮东富庶水脉发达交通便利以两载积累朝廷稍作调配可安度。淮西则不然还需要朝廷这边再协调赈济不过淮西之灾情较于淮东要轻一些”

    “这些情况卿皆已明晰于心胸可酌情处置!”刘承祐看起来很满意对李涛说。

    略作考虑刘承祐又道:“各地大水淮南旱情虽解对水患却不能疏于防范!”

    “陛下英明!”李涛禀道:“两道官府皆有作为。王朴征调民壮于治内疏通河道沟渠修复湮废渠塘大辟旷土以备屯田。另王朴奏欲于楚州境内重修白水塘。”

    “王朴不愧为朝廷栋梁啊他动作倒也不慢这是欲借机大干一场啊!”刘承祐感慨道:“楚州白水塘?”

    见刘承祐有些疑惑李涛向他解释道:“白水塘北接山阳西临盱眙界最早为曹魏所筑随大业年间枯涸武周证圣年间修复开置屯田。根据王朴所奏是欲从盱眙北淮水之侧的洪泽浦行拓建工程。”

    “洪泽湖?”刘承祐嘀咕了句有所恍然。

    “《元和郡县志》有载洪泽本名破釜涧炀帝幸江都经此浦宿时亢旱至是降雨流泛因改破釜为洪泽。若命名为洪泽湖却也恰当!”

    李涛见状接话道:“按照王朴所呈计划扩建后的洪泽可纵百里横二十余里为江北一大泽用以蓄洪、灌溉、养殖、船运临淮州县百姓皆可从中惠利而少水旱之忧!”

    听李涛这一番描述刘承祐显然是动心了稍加考虑即道:“答复王朴诏允之!告诉他让他放开手干此利国利民之举朝廷没有不支持的道理。值此灾情民力有余正可危中求机谋建千年之泽百世之利!”

    “陛下英明高瞻远睹!”李涛当即恭维一句。

    “另外如此大工所费之民物力量也难少若有困难朝廷或可支援!”刘承祐说。

    “王朴奏上言以淮东之力足可成就。只是向朝廷输送税赋当有所蠲免!”

    “受灾州府都有减税免赋之恩诏诏允!”刘承祐直接回应道想了想又说:“东京这边可发些开建器械、工具算是支持的一份心意!”

    “是!”李涛应道眼神中却闪过一丝异样皇帝对王朴的信重朝野内外也算少见了。

    察问完此事刘承祐稍微活动了下筋骨主要到政殿之中严肃紧张的气氛不由对李涛叹道:“入秋以来旱情、水患接踵而至急报纷至沓来。这却是在考验我大汉君臣啊!太平时日难见朝廷之恩泽大难来袭正当上下管吏发挥才能之时。向使臣工不加懈怠尽力任事用心为民民心自聚国家自安啊!”

    皇帝讲出这番话听起来就蛮有道理的李涛当即盛赞。作为宰相面对一个强势的皇帝还得放聪明些尤其李涛自觉自己的相位还不算稳当

    “陛下天灾连连为何不出郊祭祀天地神祈以求庇佑?钦天监那边已然选定日期做好祭礼准备!”见皇帝心情有所缓解李涛趁机进言道。

    闻之刘承祐下意识地瞥了眼李涛见其一副认真的表情刘承祐随口说:“天若保佑大汉何以降此危难?祭天若有用何需朕与诸卿劳心于此又何需官府倾力治理?”

    刘承祐的反应并没有让李涛感到意外。一直以来大汉这位皇帝都有些不遵天地不敬鬼神继位以来除了祭祀事宜多有废怠。皇帝自己无所觉却让他们这干臣子心生忧虑。

    此番水旱灾害早有臣子进言让刘承祐设祭天地以祈度灾。但是被刘承祐忽略了相比于祭祀祈祷他更愿意将时间与精力花在理事救灾上面。

    李涛说道:“古语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为安臣僚之心孚万民之望还请陛下慎之!”

    反应过来刘承祐玩味地看着李涛:“若郊祭之后灾情不加缓解反而更加深重那当如何?岂不是证明朕失德见弃于天地?”

    “这”李涛不由讷言。

    见其状刘承祐笑了摆摆手又道:“国家祭祀自有其道理朕岂会不知。传诏吧让礼部、与钦天监准备一番择日出郊设祭为大汉子民祈福!”

    “是!陛下英明!”闻言李涛大松一口气赶忙应道。

    要说刘承祐心里没有一丝敬畏之心那倒也不尽然。不过更重要的是官员、百姓信深植于血液、骨髓里的文化他没必要刻意去特立独行。

    再加上根据各地的汇报此番灾情最艰难的情况已然度过去祭祀一番再加宣传效果当更好。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