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汉世祖> 第67章 宿州一线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67章 宿州一线

    乾祐四年立冬前的十余日北国局势之波诡云谲足以看花人的眼。汉辽两国动大兵数十万兵锋相迫战争的阴云完全笼罩于河北上空眼瞧着大战将起戛然而止。

    契丹换了皇帝汉皇停止北征幽燕一线边境在两国上层的约束下不约而同地停止兵戈锋利的战刀收归于鞘上弦的弓矢复置箭囊。

    深处迷局者几乎有些无所适从其中要论难受者要属既发之两司四万余步骑。行军的苦累倒属其次最重要的大部分将士都已做好了与契丹人血战的准备然后收到军令不打契丹了转而向南进军

    不过作为将士纵然心有不解听令即是。怨言嘛倒也没有多少即便有也只敢埋在心底。大汉文治之制或仍旧不少疏漏但军法上面是足够完善的军营之中口吐怨言便要重罚而在战时是要直接杀头的。再加天子安插着各军中的宣慰使也开始起作用。

    大军持续向淮南挺进作为行营统帅的王峻与慕容延钊在过东京之时奉命入宫接受天子圣训。刘承祐以其素来的风格并没有赘言直言淮南前营之事尽委二卿北面之事朕自当之。

    慕容延钊向守人臣本分谦恭地表示必竭尽全力为陛下攻取淮南诸州占其土地、财货、丁口消灭伪唐军队。在战略目标上面慕容延钊领会得很到位。

    相较之下王峻则要骄狂得多。自从乾祐初年率师抗蜀鸡峰山一役大败蜀军之后王峻就有些骄矜难制即便在枢密院的两年中也没磨平棱角。

    此番被委派南征前营事宜直接拍着胸脯对刘承祐保证道:“淮南之事自有臣料理陛下勿忧必尽取其地来献宫阙!”

    气势很足志气亦高只是那语气让人心中舒服不起来但刘承祐恰恰是那种能忍的人。王峻的性格问题还无法成为刘承祐放弃使用他的理由。

    当然刘承祐不是没想过换帅只是一时间难以找到合适的统帅。有人提议过郭威刘承祐直接忽视并且记住了进言的那个枢密郎官。

    而其他合适的人国丈高行周染病符彦卿需要坐镇邺都郭从义兼领澶、滑守备折从阮还在西北。至于其他的要么不足以让刘承祐信任要么能力不够。

    要么就完全是资历不足比如慕容延钊即便刘承祐已屡加提拔但距离大军统帅仍有一段距离刘承祐也只能将他放在都虞侯的位置上。

    虽然这些年刘承祐提拔了不少青壮之将臣但真到动大军的时候还是得考虑资历问题。

    用王峻顾虑是此人骄悍难制但放心之处也是他的性格。这种性格的人说实话并不难对付。当然最根本的还是王峻具备统帅大军的能力当年在关中为他御边却敌刘承祐至今记忆犹新。

    宿州自朝廷制定淮南战略以来就成为了大汉重点发展的边州。团练使赵匡胤淮北粮料使王溥先后到任再加朝廷各种资源的倾斜两三年里宿州在润物细无声之间发展成为了淮北最重要的军事、交通、经济重镇。

    一直以来朝廷是将宿州作为大军南下的前进基地来打造的为了将军事意图隐藏住作为一州军政长官的赵匡胤这近三年的时间下来可谓操碎了心。

    上马管军下马治民当然这般历练下来赵匡胤的成长很快宿州已没有任何人再敢小视这个年轻的团练使了“小赵使君”之民甚至已传扬到淮南去了毕竟只一水之隔。

    到如今州治符离城池之坚固按赵匡胤的说法以他宿州兵可挡兵三万。而在符离以北运河以南赵匡胤已征集民夫筑起十余座大仓各屯粮谷、军械、被服。到这乾祐四年秋末随着粮料使王溥最后一批转运所有大仓已然满仓。

    为了秘密修筑这些大仓赵匡胤也是巧立名目以造码头修路开渠为名义能隐蔽消息便隐蔽消息。甚至于参与工程的民夫都是赵匡胤请示朝廷自宋州乃至更北的外州征召民役。

    今岁春夏淮南民饥有一部分就食于宿州奉命援济赵匡胤便自其中挑拣了数百体壮者用以缮仓修建军事建筑至今未放还仍行集中营式的管理有受不了的逃亡者被赵匡胤下令斩杀毫不留情

    处在南下第一线军事交通要地为了不暴露朝廷的战略所向赵匡胤在宿州也算用心良苦将他能想到的都做到了。随便换个人都难做到赵匡胤这个程度。

    在东京检察备战情况时刘成友对于赵匡胤在宿州的政绩是多加赞誉。事实上按刘承祐的用人风格赵匡胤早到升迁之时不过一直压着当然就算朝廷要调他的职只怕赵匡胤也不乐意。只要在南征战事中再有所建树此后的赵匡胤必然一飞冲天。

    符离以南百里涡口宿、濠、寿三州交界之地涡水入淮之处。作为宿州的军政长官赵匡胤再度带着麾下仅有的百骑巡视到汉唐边界了。

    以军事战略之重宿州在大汉也属团练大州团练兵已涨至三千五百卒。以中原缺马仅有的百骑还是刘承祐自禁军中调拨给赵匡胤的。

    在涡口西北赵匡胤密筑一军寨曰荆山寨作为前哨观察。涡口东南淮水之阴正对着的是涂山。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此时赵匡胤登高驻马纵目远眺秋末冬初之际冷风萧瑟兜鍪红缨随风而动而此时赵匡胤的双目却隐现山河。

    “赵兄这一月来你都在此地巡了两次有何特殊之处?”在赵匡胤身边是一名样貌粗犷的青年军官。

    此人名党为进出身寒微曾是叛臣杜重威的家奴素来勇猛。当年高祖刘知远亲征平杜重威叛元城破之日为汉军所俘后收编入伍。在禁军中靠着一身勇力兼具冲劲儿再加赶上天子提拔青壮在从征河中的过程中也斩了数名叛军四年间累迁至武节军营指挥使。

    在今春顿丘畋猎之时因表现出彩被刘承祐记住了后调职宿州为宿州第二军指挥使率兵卒一千。这些年中刘承祐已然陆续从禁军中选人充往各地州镇既提拔有为又起掺沙子之效。

    对于党进之来赵匡胤甚喜之此人虽目不识丁举止粗鲁却率真豁达身具豪爽之气。尤其是其膂力备受赵匡胤赞誉再加二人年纪相仿性情相合在赵匡胤有心交好之下很快二者便成为了好友称兄道弟。

    此时闻党进的嘟囔赵匡胤不由笑了笑抬手遥指涡口与涂山之间自信道:“此间地势我已察看多时那是一处上好的伏击地点!”

    党进瞪大双眼望了望偏头问道:“难道赵兄打算在这里打一仗?除非有唐军经过!”

    党进只是顺口一说赵匡胤脸上却点了点头:“涡口当水路要冲交战之后唐之兵马沿淮而上则大有可能途经此地便有设伏的可能!”

    听赵匡胤说得有些玄党进摇摇头目视南方按着马缰却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等了这般久终于要开战了定要多斩几颗淮匪的脑袋”

    “赵兄是否可以请命王都帅以我宿州兵为大军先锋?”党进期待地看着赵匡胤。

    闻问赵匡胤却是很肯定地回道:“几无可能!”

    “哎!”叹了口气党进嘀咕道:“那赵兄还这般积极来巡此地作甚?”

    “我在宿州近三载大军南下纵当不得先锋也要当个向导!王都帅若至以敌情地势咨询若不知悉如何应之?”赵匡胤道。

    党进这才恍然。

    偏过头赵匡胤又指西南方向道:“寿州乃淮南重镇自古以来兵家所必征北军据之足以制南如我所猜不错此番大军必然首拔寿州。”

    说着赵匡胤漆黑的大眼中闪着异彩:“此地距离寿春不过百里原本我曾想若率精锐自浅滩渡淮朝发而夕至突袭寿春或可一战而下!”

    党进两眼一亮正欲开言却又闻赵匡胤以一种可惜的语气继续道:“只可惜啊自那老将军到任后几乎不可能了!”

    赵匡胤嘴里所指老将军便是南唐的清淮军节度使何敬洙。这个老将去岁在马氏兄弟相争之时奉命入楚率军助马希萼夺权后升任武昌军节度使驻鄂州。在唐军击楚之时武昌军节度副使刘仁赡攻得岳州因功扶正。

    而老将何敬洙便被南唐朝廷调到寿州为节度使驻守这座淮南重镇。到任寿州不足一月何敬洙这老将便遍查疏忽之防备以国有战事之故整军缮防尤其派军巡视于淮上查漏把浅。

    这么一来寿州的戍防力度一下子便提了上去。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