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汉世祖> 第1章 乾祐灭佛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1章 乾祐灭佛

    忻北代南一域五峰耸立直出云表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

    绵延峰岭之间佛韵昌然作为佛门圣地释教名山弥千载之风云变幻盛衰兴替始终屹立不倒地位超然。

    中唐时期五台佛寺昌盛之极峰台之间大小佛寺数百僧尼逾万。即便因晚唐乱世有所损折单仍旧不妨碍“佛主五台”。

    仅官府可察僧众便有三千余若再加上私度、游方寄宿之僧则更众还不论依附山寺的民户僧农。五台周遭山多地平田亩甚广故受诸寺占据的人口土地产业是笔巨大的财富尤其对于辛苦恢复发展的北汉王朝而言则更显得诱人。

    而自大汉皇帝刘承祐决议行“灭佛”之事后五台山系诸寺便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朝廷的重点“关照”对象。

    就在月前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准布置准备刘承祐于崇元大朝正式下诏于对全国佛寺庵庙行禁抑整饬之事。

    此举明显有异于前番小规模针对性的处置这是一次全面性的打击灭佛。即便刘承祐对中枢的掌控日渐加深但朝堂仍旧不是他的一言堂针对此事有不少朝臣都提出异议向刘承祐进谏劝他慎重有甚者直接劝他收回成命。

    佛门在中外、朝野还是有不小的影响力。即便各地方镇那些杀人如麻的武夫节度也有不少人笃信释家或许意欲以佛法洗刷身上的血腥当然此类人大部分还是手执血刃口念慈悲。

    不过纵使朝中非议颇多在刘承祐决议推行之下一切阻碍都不是大问题。而况为行抑佛刘承祐准备也非一两日自西平河中李守贞叛乱起前后历时也近两年耗费了不少的人物力。

    而朝中诸军政重权部门早早地便通过气并迅速达成共识站在皇帝这一边。

    三司主管国家财计从来拮据;枢密院统筹兵马、军仗兵将调动升赏还有南攻淮南的计划也已提上日程都需要钱粮;殿前、侍卫两司的统帅将领们则更简单国家财政宽裕了才好供养他们;而地方上诸道州、节度、防御、团练明显有利可图能够分一杯更又岂会拒绝并且纵使引起民怨甚至民乱也有天子与朝廷背锅他们是执行中枢的制令……

    是故在皇帝大令下达后一场自上而下从中枢到地方针对全国佛寺的打击与掠夺行动很快便轰轰烈烈地展开。

    刘承祐行“灭佛”之事本质上是为了解放人口、土地发展经济顺便为朝廷创一笔巨大的收入以供大业。

    但行此事却不能太过“直白”得师出有名即便这就是一场赤裸裸的掠夺行为。在官面上皇帝的诏意以及朝廷的制令都以“举旧章、革前弊”为中心反复提及“整饬”二字。

    并且还很自然地觅到“良机”尔后操作此事。那是初夏之时天子刘承祐为尽孝心专门陪同太后李氏出宫前往东京城内的相国寺礼佛。

    天子第一次表露出求佛之意让早感山雨濒临的佛门大喜相国阖寺上下格外重视举众相迎。

    然后便出问题了。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先是刘承祐耐不住好奇心“随便”挑选一接驾大僧背诵一段经文不会帝后顿时不悦。

    是时又有寺周闾左之贫民冒死闯关谒见上告佛寺侵占财产奴役男女刘承祐接见之大愤。

    即遣军围寺控制中人着控鹤军都指挥使李崇矩清查佛寺。作为皇帝侍卫出身的心腹将领体上心很轻松便查出了问题。在相国寺僧众之间清查出了数名军中逃逸士卒。

    闻知结果皇帝怒极。

    接下来针对相国寺的一系列严重、彻底的整饬动作顺理成章地便进行下去。收其田亩夺其财产散其僧众惩其不法未至鼎盛时期的相国寺就这般被竖起了典型成为“灭佛”的牺牲品。

    其后是一番小题大做的操作数日之间东京及各道州府纷纷上奏以天下佛寺创修繁多私度僧尼日增猥杂托庇奸恶总之刘承祐收到的奏闻国内佛寺仿佛全部被形容成藏污纳垢之所亟待整顿。

    在一系列的前期筹备之下灭佛之政势在必行并且逐渐波及天下!

    佛光寺比起五峰之庙只能算是五台山诸寺之中普通一所然寺抱青山而立其间巨木参天殿堂巍峨一派名刹风光。

    然而在这乾祐三年初秋之际山间树叶才刚刚泛黄佛寺却已笼罩在一片凄冷萧索之中。

    山寺内外为一小队官兵与十数名衙役所占据另有一波黑服着装的人散发着生人勿近的气息冷漠嗤然地打量着这座佛寺。

    大小老幼数十名僧人在官兵的看守下拿着包裹挪动着凄凄惨惨的脚步离寺而去。

    刘承祐灭佛并非要彻底消灭佛门因为不现实主要以打击限制为手段。五台山诸佛寺按照朝廷的规定经过辨别臧否遴选功德之后只留大小二十座已然算是灭顶之灾。其他的寺庙悉数停废乃至拆毁占据五台主峰的诸大寺皆难逃厄运。

    而佛光寺显然并不在那二十座保留名目之中。

    一名小沙弥在老僧的牵引下一步一回头望着对于他而言高高山门泪眼模糊满是不舍。

    老僧轻抚其脑袋形容憔悴扫着周遭的官兵锃亮的枪矛闪着寒光令人心悸。

    重重一叹只觉心神俱坏。佛光寺建寺的时间并不算太长恰赶上了唐时佛门大发展时期不过在唐武宗会昌年间那场“武宗灭法”被毁。后经重建而今不足百年又逢大变有堕寺之厄。

    站在高处在几名黑袍属下的跟随下王景崇静静地看着脚下的迁佛动静那等悲伤光景反使其嘴角挂上了浅浅的笑意。

    一招手王景崇直接吩咐着:“差不多了让五台县官府收尾寺下土地人口分拨妥当所有僧人尽数还俗安置监视不得怠慢”

    随后又走向官兵的领头队长说道:“寺内铜像、法器让军士们拆除着人运输下山集中送往东京上缴朝廷!”

    “是!”

    “寺内财产仔细清查避免有隐蔽之所清点结束后将此寺给我拆了”冷幽幽地王景崇又下一令。

    五台山佛寺太多影响太广为保证“灭佛”之政顺利施行朝廷需遣得力之人。而作为武德副使在乾祐三年中迅速崛起的政治明星皇帝的“忠犬”王景崇被派来河东处置此事而王景崇显然乐此不疲视为政治生涯再进一步的契机干劲十足。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