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汉世祖> 第197章 财计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197章 财计

    就如当初杨邠下狱那般突然此案的结束也同样意外让一直默默关注此事的大汉朝臣们措手不及。如此巨案戛然而止从始至终针对于杨邠案都没有拿到台面上来说在天子的授意下低调调查突然处理事情结果之后方才发出了一份简单而平淡的通报

    这样的过程与结果让大汉的朝臣们突然有些不适应汉宫之中那个年轻的天子权势似乎有些重了不知觉间君权已然开始盖过臣权了。

    这样的形势下本该有大臣牵头表示对天子不合规矩的做法表示抗议。以往冲在前头的正是杨邠。

    然而作为此次政治事件的主角被拿下后遍观朝中文武有此能力有此影响的竟然点不出一个人了。

    郭威倒是有这个威望不过这个武臣已逐渐进化成为一个政治动物老谋深算看得清形势并不会就此事去缨天子的锋芒。王章因杨邠的下场意志有些消沉。苏禹珪仍挂着宰相的职位但已逐渐淡出权力中心。至于冯道、赵莹等辈没这个影响。

    而范质等政治新贵且不说他们受刘承祐亲自提拔根基尚浅还没有那个资格向君权发起“挑战”。

    蓦然之间大汉王朝的权力开始向君主集权迈进了一大步就因为拿下了一个老臣。可以想见的是在接下来不短的一段时间内朝廷中枢不会出现皇帝的“反对者”至少不会像杨邠那般流于表面。

    而杨邠的倒台也注定不可能波澜不兴地度过一场政治洗牌不可避免而杨邠去朝之后留下的权力空白势必引起政治格局的大变动。

    杨邠事件并未以杨邠的入罪而告终针对于“杨邠集团”的政治清洗在刘承祐授意之下紧接着从容展开。这是一个外强中干的政治集团诸司六部的党羽仅仅依附于杨邠大树一倒藤蔓、枝叶在面对天子的重拳出击之时毫无反抗能力只能任由御史台及武德司炮制。

    上元节后的第一次大朝朝臣是万众期待刘承祐知道他们在期待什么但是并没有满足他们。没有就杨邠案做个正面的回应更重要的对于群臣们更关心的政事堂调整也没有做明确指示。总之突出一个圣心难测。

    乾祐二年的多灾多难已然过去对乾祐三年的展望也在上元夜宴的时候发表了。故在大朝上刘承祐是实实在在地议政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议题只有一个核心钱。大汉的财政经过两年的拮据到如今勉强算是缓了一口气。然而国家穷困的本质并没有得到改善自上而下都过着苦巴巴的日子。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这样的情况根本无法供刘承祐实现他的宏图大略是故必须得改变。自继位起耗费两载时间用以稳固皇权梳理军政之后刘承祐终于能腾出手来专心致力于发展国力强国强军。

    关于财政无非开源节流。在节流方面刘承祐以身作则提倡全国性的节俭汉宫缩衣节食持续两载一切宫苑建造修缮尽数停罢。朝廷之中亦少无用靡费。

    甚至于刘承祐对朝臣的俸禄、绢粮有所削减只是后来引起的怨念过大且大部分中下层汉臣的日子也确实艰苦刘承祐方浅尝辄止没有继续对他的臣子们下手。

    故大朝议政讨论重点只在如何开源。而以如今大汉朝臣目光局限所在大多数人无非在税赋之上动心思。对于这些人的意见刘承祐基本无视。

    在耶律德光灭晋的中浩劫之中中原元气大伤汉兴之后又几度战乱远远未到恢复的程度。虽然在朝廷秉施养民生息的政策下大汉的子民过上了勉强安稳的日子。但对于大部分人尤其是基层的农民来说生计依旧贫苦。

    汉廷的税收本就沉重刘承祐继位之初取消了不少苛捐杂税但对于王章牵头制定的一系列吸民血汗的政策可一直没有改弦更张的意思。

    负担已然够重若是再行加税增赋之政刘承祐可以想见必起民乱。而若加上各地素质堪忧的官员将吏他们这些执行者能导致什么样的恶果刘承祐也不敢保证。

    故纵使财政再艰难朝廷也不当继续压榨农民。甚至于刘承祐想到的是适当地削减农民的负担而这只会加剧朝廷的财政压力。

    集思广益总有所得。度支判官薛居正等人倒是提出了一些让刘承祐满意的办法。核心只有一条继续在朝廷已有的税入之上挖掘潜力。

    比如官营的盐铁酒曲这两项本是朝廷财政收入的大项他们建议重立条制深入规范同时严厉打击非法。

    在盐铁、酒曲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官营范围将茶、糖等项尽数纳入朝廷“统筹”管理经营。垄断的总是赚钱的。刘承祐心中仅有的迟疑只是朝廷有没有这个执行力

    有人提议继续币制的改革新旧钱的淘换中间可操作的空间太大。

    也有臣子将目光放到了商税上然而大汉的商业并不算发达。刘承祐的想法是养肥了再杀非但没有同意加征商税反而定下贯彻落实此前减免规范关税的政策。在之前各地把朝廷政策当放屁的将吏太多了也该着手整饬。

    为国家财税群臣争相谏言献策而身为三司的王章却出奇地未发一言未进一策。

    还是在崇政殿刘承祐喝了口热茶舒缓长时间议政的疲乏。将王章唤至御前就朝上事问他:“国家贫瘠财税拮据朕向为钱粮一道焦头烂额。崇元殿上臣僚竞相发言以抒策略王卿何故缄默不言。”

    “臣素愚钝不知通变实无良策。且而今朝堂人才济济何需臣这冬烘老朽妄言!”王章的回答让刘承祐稍显意外总觉其话里有话。

    盯着冷硬着一张脸的王章刘承祐心生不愉被冒犯了的感觉有些强烈。

    “王卿何故菲薄立国以来财计大事悉委于卿能劳功苦朕都看在眼里!”刘承祐轻言道但语气有些不咸不淡。

    闻言坐于案后沉默了一会儿王章忽地起身步至殿中拜道:“臣有一请望陛下应允!”

    见状刘承祐原以为王章又有什么财计方面的见地却没料到开口后竟是辞官。

    “臣病体缠身久无良医愈发不济已无案牍劳形之力未免耽误国事今上请致仕”王章平静地说道。

    一句话刘承祐微讷打量着王章的目光逐渐深邃。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