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汉世祖> 第139章 众臣拾柴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139章 众臣拾柴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领取!

    继嗣问题对于任何一个王朝来说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太子半君之位事关国本从来疏忽不得。即便是初兴的后汉也不得不将这个问题提上议程。尤其在刘知远年纪已经不小的情况下哪怕他不急手下的文武也要替他着急。

    当初刘知远册立皇后、封赏皇子大臣的时候便有人提立太子之事不过被刘知远轻飘飘地揭过了。

    最初于刘知远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太艰难的抉择很早的时候刘承训的世子地位就已经被确立了。哪怕在初称帝建国之时这点恐怕也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但是刘承祐的突然崛起成为了意外因素。

    在这个时代一个能打仗打胜仗的皇子意味着什么稍微有点见识人都知道。何况是刘知远这些人。

    原本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刘承训都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年纪、能力、名声都很合适但是他太文弱了。在乱世这是一个硬伤。

    刘承训的支持者们自然也看出了刘承祐的威胁尤其是杨邠。事实上当初在刘承祐击败耿崇美刚拿下潞、泽二州的时候便以兵少为由暗使人进言刘知远召还刘承祐只是没有成功。后来进入河北之后刘知远有意召回刘承祐也是受人影响。

    在刘承祐南来之前京中那股针对他的舆情便是伴随着议立东宫的风潮。只是皇帝刘知远态度暧昧被他压着。

    从刘承祐入朝之后开封城内那股关于国本之争的暗流便彻底涌动起来了只是此前为东京有些混乱的局势掩盖了如今局势稍加缓和立刻便有人站出来重拾旧题。

    崇元殿内静得出奇秋风透过门窗钻入凉意似乎让大殿中原本有些疲惫的群臣都惊醒了。连冯道这个“昏昏欲睡”的老家伙也睁开了眼睛意外地盯着进言的那名官员。

    冯道自至东京不出意外地得到了刘知远的热情嘉许待遇优厚拜为太师虽未与他实权却给了他上朝听政议政的资格。不过这老儿很知趣收敛得很光听不说基本不主动发表什么见解表现得尤其恭顺。

    出列奏请的官员名叫王景崇刘知远入京官拜右卫大将军虚职。这个人资历很深曾经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牙将颇受任用终唐一代没能混出头不上不下至于在后晋则更不受重用常自叹怀才不遇。

    在萧翰掌南国军政立李从益为帝之时王景崇积极投靠凭着贿赂得了个宣徽使的高官。不过这个人很聪明早知萧翰守不住中原在刘知远尚在洛阳之时便暗使人送款投效在刘知远那儿挂上了号。入汴之后封官。

    察觉到殿中的“诡异”气氛除了王景崇之外后边似乎有更多的人跃跃欲试。喝了口水润润嗓子刘知远慢慢地放下茶杯看着王景崇说道:“是王卿啊。”

    “正是臣。”王景崇低着头语气谦卑。

    “自立国以来便一直有人向朕谏言太子之事。既然王卿今日于朝堂重提此事那众卿便议一议吧。”刘知远不待一丝波动的声音响起在殿中平静的注视着王景崇:“王卿以为朕膝下诸子何人可为嗣君。”

    此言落群臣精神更振大部分人的目光都有意无意地看向前头的刘承训兄弟。刘承训精神爽振摒弃身体负面状态一般。刘承祐则满脸的漠然眼睑微垂身体松弛仿佛没有听到一般混不在意比起冯道还要佛系。

    闻问王景崇一副早有准备的样子埋着头张嘴便来:“二皇子承祐文武英明志略宏达国之所兴功勋卓越可立为太子。”

    王景崇此言一出刘承祐微讷保持不住事不关己的状态了余光瞥着王景崇心中很是愕然。他与这王景崇此前可没什么接触甚至见了面都不一定认识。但是此人此刻在这大殿上却这般殷勤地推举自己是为了向自己卖好?

    不知为何刘承祐有些高兴不起来。

    “哦。”刘知远应了声目光扫过刘承祐并没在他身上停下扫了一圈朝臣:“王卿觉得承祐当立其他爱卿呢?”

    “臣附议!二皇子英勇果毅亲历戎轩威豪杰立可为继嗣。”

    有点出人意料的继王景崇之后一串的人跟着附议表示刘承祐当立。当然也有一些人坚定的支持刘承训只是相比刘承祐的呼声要弱得多。

    刘知远显然也是有些意外的自动略过那些呼声目光在两个儿子身上打着转观察着他们的反应。

    刘承训有些泛白的面庞掩饰不住惊愕色手紧紧地抓着扶手泛白的指节显示着他不平静的心理。至于刘承祐则已恢复了平静只是默默地站在那儿从其脸上并不能看出什么不过袍袖下的双手下意识地捏在了一起。而刘知远也相信他这个二子内心绝不似他脸上表现出的那么淡定。

    刘知远双眼微微眯起一时没有表态让殿中的空气沉凝了一会儿在气氛愈显沉抑之时看着杨邠开口了:“杨卿你觉得呢?”

    此前像杨邠、王章这样的实权者都稳得很并没有发话。可以说站出来的朝臣基本都是些没话语权的。

    面对刘知远的询问杨邠严肃着一张脸毫不犹豫地抱拳声音起得很高坚定地表示对刘承训的支持:“嫡长有序大皇子谦和孝义、宽仁有礼达于治政可为太子!”

    杨邠的反应倒没出人意料毕竟杨邠与刘承训的交情也是有些年头了他支持刘承训很多人都知道包括刘知远。

    稍稍让人意外的是史弘肇主动站了出来瞥了刘承祐一下略显傲然地大声道:“臣也觉得大皇子当立。”

    这二人一发话刘承祐的“压倒性”的优势效果立时便减弱的许多那些支持刘承祐的人吼得再热烈都不及杨邠、史弘肇等人的态度。

    “郭枢密你觉得你?”

    郭威腰微弯面色如常:“册立太子既是国事亦是家事请陛下圣裁臣必全力拥护。”

    “逢吉你呢?”

    苏逢吉是早想说话了一双精明的眼珠子转悠了两圈思及此前刘承祐对他的示好横了杨邠一眼近前一步恭声说:“臣以为二皇子雄干之才大类陛下合当为嗣。”

    “王相你觉得呢?”

    王章拱手回答比较谨慎:“太子之事仓促不得还需慎重陛下春秋鼎盛可对二位殿下多加考察以定最佳人选。”

    听了几位重臣的意见刘知远表情忽然放松下来身体后仰微微靠在御座上眼神一恍飞到垂首而侍的冯道身上:“太师你觉得朕这两子谁当主东宫?”

    冯道在下边正饶有兴趣地当着吃瓜群众忽闻皇帝垂询很是惊讶这等事情是他能随便发表意见的吗两个皇子每一个是好得罪的啊。

    想了想“颤颤巍巍”地出列那双老眼仿佛更加浑浊了禀道:“陛下老臣以为两位殿下都是当世人杰天资出众。老臣愚鲁实在不管妄加评断请陛下圣裁独断”

    估计刘知远也没打算从冯道口中听到一个确切的名字沉吟几许转头目光投向刘承祐审视着他幽幽地问道:“二郎这满朝诸卿大部分都属意你当太子你自己怎么看啊?”

    这下崇元殿中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到刘承祐身上了。此一问巨大的压力降临到刘承祐身上其他人的无所谓但是刘知远的目光让刘承祐感到了一丝紧张。

    若说一开始刘承祐还有些懵逼、疑惑、不解但随着那些他认识的、不认识的朝臣出言支持他哪里还反应不过来。方才出言的朝臣中也许并不是全部沟通好的有些随波逐流见机从众的。但他才不相信那些人是为他“王霸之气”所折服

    在此之前他在朝堂上可没什么根基这么多人若是都议立刘承训倒也不会太意外然而现实恰恰相反。组织起这么多人一齐发力支持他当太子事前他还不知道。

    捧杀啊!

    有人在背后算计他他大哥刘承训估计还没这个心机那么只有杨邠了。

    余光冷冷地扫了眼杨邠此人满脸平和但是刘承祐总觉得他的嘴角有些得意。

    “朕的问题让你很为难吗?”刘知远又问了语气略显不耐烦。

    眼皮一抬目光与刘知远稍微接触了一下用力地眨了眨眼睛刘承祐深吸一口气拱手说:“自古以来立储之事以嫡长为先次者以贤。然而儿臣论长论贤都不如大哥。儿无德行不敢与兄长相争。”

    刘承祐沉抑的声音很稳不过其言落殿中却是有些哗然。尤其是那些从众之人听那意思正主都不欲与兄长争了要不要改口?

    “陛下二弟聪敏果毅远胜于我请立为太子!”更出人意料的刘承训几乎紧接着刘承祐的话音开口表示谦让。

    看了看两个儿子刘知远突然轻笑了一声语气莫名:“你们二人却是谦让起来了!”

    言罢苍老的脸上浮现出疲惫之色刘知远意兴阑珊地摆了摆手:“朕乏了今日就到这儿吧退朝!”

    说完几乎不给人反应的时间便先行离开了。

    下朝之后刘承祐没有去枢密院而是直接回府。回府路上神情一直是阴着的。今日朝上从表象上看基本就是他刘承祐有志于东宫联合那些朝臣向太子之位发起冲击。

    其他人怎么看刘承祐管不着但刘知远呢?

    “殿下陶给事中求见!”回府还没来得及喝一口水李崇矩前来禀报。

    “带他进来!”刘承祐有点压制不住怒气。

    魏仁浦被安排入枢密院之后陶谷这厮坐不住了这个人很有意思见刘承祐时给了他一点“暗示”。为了不厚此薄彼刘承祐也就为他运作了一番以陶谷以往的资历被任命为给事中。

    陶谷这边估计是下朝之后直接往刘承祐这边来的。还未入堂便听见从其间传来的瓷杯摔碎的声音不禁一震能够想象到这个时候的刘承祐是如何地愤怒。

    “殿下。”入内扫了眼地上的碎瓷片陶谷小声地唤了句。

    “你来了。坐。”刘承祐闭着眼睛微微地喘息几口气睁眼看向他说:“朝上之事你如何看?”

    “这是遭人算计了。”陶谷叹了口气眉头皱起:“这般群起议立只会适得其反背后谋算之人心计很深呐!”

    “臣今日在朝上看着都是心惊肉跳啊!”

    “是我大意了!”刘承祐叹口气。

    “这等事情是防不胜防的!”陶谷却摇摇头给刘承祐分析着:“对方这是捧杀之策甚毒啊。此前陛下本就对殿下有所忌惮朝堂之上本不是殿下优势所在此一番则更加重了陛下的戒心。而大皇子那边反倒更显其谦恭孝悌而殿下则是心计深沉”

    陶谷所说刘承祐心里实则很清楚此前“见”到的“听”到的此类的事情太多了。

    然而正因如此他才愤怒愤怒之余却有些憋屈羞恼。

    刘承祐没做这事他自己心里清楚但是刘知远那边就不一定了。也许在他看来刘承祐于暗中不声不响地收买了那么一批朝臣趁着大朝之日突然发起意欲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接下来孤当如何?”刘承祐板着一张脸两眼中闪着寒芒似乎想要搞事。

    见状陶谷赶紧劝道:“殿下当此之时万不可贸然动作。否则落在陛下眼中情势更恶。”

    陶谷这个人小心思很多但已然上了刘承祐的船此时也是用心地替他谋算:“接下来还是先观望一阵局势发展变化在做区处。今日殿上您主动谦辞是极佳的应对。太子之事陛下那边显然也是在犹豫的只要还没定下有的是机会”

    “此番受人算计落了下乘若是东宫之位由此而定呢?”刘承祐已然冷静下来了突然问了句。

    闻问陶谷一愣但见刘承祐那淡漠的表情眼神一闪咬咬牙低声道:“纵是定下了那也只是太子!自古以来能以太子之尊继位的能有几个?”

    “陶谷你这话说得很大胆呐!”刘承祐猛地凝视着陶谷。

    在刘承祐注视下陶谷身体一颤扑通一下跪倒在地:“臣妄言臣只是忠于殿下”

    “罢了!”刘承祐摆了摆手竟然出奇地露出了一道笑容喃喃道:“你说得也对纵使定下来那又如何。”

    “说句你可能不信的话。”

    陶谷一愣:“什么?”

    “孤在崇元殿中的谦辞是有几分真心的!”

    “我不欲发难有人却是要来谋算我。此事我记下了!”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