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明江山 临> 第7章 第一章妍尽梅蕊起恁凭展迷帘(三)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7章 第一章妍尽梅蕊起恁凭展迷帘(三)

    朱棣回到京师皇城之西的会同馆,叫来马和吩咐:“三宝,你亲自去查一个人,苏州十泉里奚家桥边奚家酒馆里的奚梅姑娘,查清楚她的身份来历。记住,决不可败露行迹叫人察觉。”

    朱棣在椅子上坐下,自怀中取出白瓷酒壶在手中把玩。三宝应了声“是”后,立刻斟了杯热茶奉上,行动间有些踌躇、欲言又止,朱棣看了他一眼:“有话就说。”

    三宝为难道:“道衍大师回妙智痷讲学,王爷回京拜见皇上后即去了苏州,期间世子和携两位小王子已经递了好几次拜帖过来,想见见您。”

    朱棣问道:“拜帖收了没有?”

    三宝将拜帖呈上躬身回话:“收了,遵照王爷的吩咐告知世子和两位小王子:您不在会馆,奉皇上口谕去苏州妙智庵听大师讲学了,估摸着今儿个回。”

    朱棣放下酒壶扫了一眼拜帖,“唔”了一声道:“亏了他了,才刚过十岁,言语间也算谨慎。明儿个就是冬至节的圜丘祭天了,本王一早就要进宫,自然能见着,既去了皇城就好好侍奉皇爷爷,不必来见了。”

    三宝仍旧曲着身回:“是。”

    朱棣挥挥手:“明儿个寅时六刻便要进宫,你不能跟着,去办方才交代之事,须查得清楚明白,速去速回。”

    是夜,会同馆内,朱棣一身玄色常服于掌中婆娑白瓷酒壶,想着昨晚在妙智痷与道衍大师的谈话。

    道衍道:“王爷,皇上六十有九,年事已高,加之多年来事必躬亲、劳心劳力,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百年之后江山不稳。”

    朱棣颔首道:“这个本王明白,自今年三月凯旋班师旗下旧部尽数归还朝廷且将朵颜卫送至十七弟麾下后,一直韬光养晦,这次三个儿子被传召入京留在皇城教养亦毫无异议。”

    道衍摇头道:“二十三年王爷与晋王一同出征,得胜班师后王爷事事以长兄为先于奉先殿上默然而不敢居功,晋王不过稍稍露了些许得色便被皇上忌惮斥责至今。虽得懿文太子力保却始终被皇上忌讳弃之一旁,多年来气结于心终而缠绵于病榻连今年的圜丘祭天也不能成行,可即便如此也未见皇上垂怜半分。”

    朱棣目光一寒,下颚线条骤然僵硬指节咔咔作响。

    道衍又道:“去岁洮州(今甘肃省临潭县)有前朝叛军作乱皇上舍了王爷另派秦王前去平定,王爷暗中相助令秦王不费一兵一卒大获全胜,班师回朝后皇上大加封赏,以秦王之性情对战功并不懂得虚怀礼让。秦王一向康健,又怎会不过月余光景就无端端因病薨逝!”

    朱棣仍是不语!

    道衍再道:“王爷的赫赫战功摆在那里,往日的雄心壮志,皇上心知肚明,文治武功又世无其二,今年三月再度一举收服昔年连大明第一元帅前魏国公都束手无策之朵颜卫大胜而归。胜仗皇上一定要王爷打,可打了皇上又要防,这才不得不将世子他们留在京城掣肘于王爷。晋王秦王前车之鉴,王爷细想,又如何仅仅是韬光养晦就能让皇上打消顾虑的?”

    朱棣终于开口:“大师之言虽字字诛心却实乃金玉良言,那依大师之见,该如何才能让父皇打消疑虑?”

    道衍和尚话锋一转:“王爷与王妃少年夫妻,王爷英姿勃发,王妃将门之后,恩爱天下皆知,燕王府却除燕王妃所出之外只有两名姬妾和一位庶女,当真是一段佳话。前魏国公徐达将军之死是当今皇上的一块心病,纵然将世子他们留在了京城,只怕皇上仍不会放心。”

    朱棣眉心一动,似有所悟,却有些迟疑道:“大师之言本王明白,可若无能入心之人,即便收在身边也不过是可有可无,情假戏也假,叫人再添无稽烦恼不说稍有不慎还能弄巧成拙。”

    道衍和尚望了朱棣一眼,语意深深:“当年南唐后主与大周后再如何恩爱,尚有后来小周后的‘手提金缕鞋,教郎恣意怜。’王爷与王妃恩爱是为了笼络前魏国公皇上未必不知,而如今徐大将军早已身故。”

    朱棣神色似有所动!

    道衍终而眉目端然:“其实能不能入心又有什么要紧,要紧的是忌惮王爷的人相信王爷雄心不在,而世间能叫人丧失斗志的,唯有埋葬英雄冢之温柔乡了。王爷不妨效仿后主李煜,当年李后主若不是在儿女情长上过分了些,江山也不至那样快地就拱手让人了。”

    朱棣嘴角勾起了然笑意:“本王明白了,多谢大师提点。”

    道衍和尚微笑道:“王爷英明,其实姑苏自古人杰地灵,江南之地美人倍出,温柔之水最能软化人心。二乔一直都有,但愿能成就王爷的另一段佳话。”

    想到此节,心中已然拿定主意,将白瓷酒壶中的梅花酒一饮而尽。

    皇城内的积雪早已被清扫干净,月光如银河泻落般映照着堆积在重檐庑殿顶的皑皑之上,空气益发地清冷,寒气袭人。

    皇城内廷的乾清宫内,红箩炭烧得偶尔发出“哔啵”的一声,龙涎香在涂金狻猊香兽炉中冉冉生烟,殿内和暖如春。朱允炆坐在皇帝面前,祖孙俩屏退左右正闲话家常。

    皇帝身着一件明黄九龙蟒纹常服,慈眉祥目道:“炆儿,苏州去过了?”

    朱允炆眉目间的森森寒意全然不见,一身天青色飞鱼暗纹的锦袍,神情闲适:“回皇爷爷的话,孙儿去过了,王叔似乎很喜欢孙儿物色的那名苏州女子。”

    皇帝颇为满意地颔首:“人是你悉心多年的安排,自己觉得妥当便好,你四王叔若将那女子带走,那个什么阿蕊,也不必留了。”

    朱允炆神色有些复杂:“孙儿的愚见,四王叔若将那女子带走,阿蕊……也须得暂且先留她一命。这些年那奚家姑娘待她甚好,怕是头些年也会挂念,等过几年事情淡了,再处置不迟。”

    皇帝看了他一眼,点点头道:“这原是小节,你自己拿主意。”

    朱允炆笑道:“都是皇爷爷圣明,命道衍和尚回妙智痷讲学几天,又令王叔们前去聆听,才促成了这场偶遇。”

    皇帝语重心长道:“炆儿,你四王叔是个人才。若朕百年之后能为你所用,对你大有裨益,防着他的同时你亦要设法好好笼络之,朝廷已无将才。”

    朱允炆忙道:“皇爷爷说得是,孙儿也是这样想的,故而才想着暂时先留着奚蕊以防生变。”

    皇帝看了看外面的天色问:“明日圜丘祭天的事宜可都安排妥当了?”

    朱允炆回道:“方才来见皇爷爷前刚与礼部和太常寺又对了一遍,都妥当了。”

    皇帝看着肖似懿文太子的朱允炆道:“朕知道你一向勤勉,不过奎儿还未满月,如今你也是当父亲的人了,多少腾挪出些时间来,别跟你皇爷爷当年一样,唉!”一声吁叹,饱含无限唏嘘。

    朱允炆知道皇帝又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忙张口想劝慰两句,皇帝拍了拍朱允炆的肩膀道:“朕也乏了,你也早些回宫歇着吧。”随后扬声,“昌盛。”

    一名内侍躬身而入,伺候着皇帝往寝殿走去,朱允炆起身叩首:“恭送皇爷爷。”

    当今皇上南征北战,马背上打下的江山,开国后对于各节庆的繁文缛节并不热衷。冬至节的圜丘祭天是皇上少有几个甚为重视的节气之一。皇帝作为天子,上奏天听,为万民求福祉,寒冬不冻、泽被大地。

    往年祭天并不会召见已经就藩的王爷随侍。皇帝子嗣众多,祭天仪式一向只携留在皇城里、尚未封藩的子孙们在奉天殿大祀,京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者,于卯时进宫与皇帝同祀,余者在自己的衙内自行祭祀。另命内务府制了寒衣送去各个藩王的藩邸,各自致斋三日。

    今年却说年纪大了,儿子们远在边疆许久不见,一纸诏书将那些已经就藩的亲王们召回京师一同祭天,同时也准备了寒衣预备亲自赠与他们,体恤他们镇守边疆辛苦。

    朱棣寅时二刻起身,焚香斋戒沐浴,着九章衮冕服,玄衣纁裳配九旒冕冠,衣绘龙、山、华虫、火、宗彝五章纹,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纹。寅时四刻出门,遇上同样准备妥当身着九章衮冕服的宁王朱权。

    二人结伴由午门入奉天门,朱权自洪武二十五年就藩蒙古大宁后,与朱棣逢年过节倒也常来常往,一向亲厚。加之今年与朱棣一同大败蒙古残余旧部后,皇上更是另眼相看对他镇守边疆之信心倍增。

    朱棣则丝毫不见觊觎之心将精骑朵颜卫尽数交到他的麾下,使得他就藩后不仅顺风顺水且亲王三护卫之能力大大加强,故而对他这位四哥也颇为敬仰,一路策马缓缓而行,相谈甚欢。卡酷小说网_https://www.kakuxs.com/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