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侯门医妃有点毒> 第404章 做京城最大的包租公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404章 做京城最大的包租公

    顾玖画了一张超级大饼。

    少府家令因此激动得目眩神迷。

    之所以还没有松口,只因为还缺少了最后一击。

    顾玖提到最现实的问道,“老祖宗也投了钱到这个项目里面。如果少府不肯贷款给流民买房,南城门外的房子是不可能卖出去的。

    房子卖不出去,别说钱生钱,本钱都要亏进去。老祖宗也不希望看见自己的养老钱变成一间间房子却卖不出去吧。”

    少府家令吹胡子瞪眼,“你是不是早在这里等着老夫?”

    顾玖抿唇一笑,“老祖宗误会了。我可是一心一意替老祖宗打算。”

    少府家令哼了一声,“罢了,此事老夫会慎重考虑。只要陛下首肯,少府会抽出一笔资金专款专用,让居者有其房。”

    “老祖宗真是在世菩萨。千万小民都会记得老祖宗的功绩,为老祖宗立生祠。”

    “千万别搞这些虚的。”少府家令连连摆手,“老夫只求身后名。”

    顾玖了然一笑,“晚辈知道了。定不会让老祖宗为难。”

    少府家令并非真的不想老百姓为他立生祠,而是忌惮天子,怕天子多疑。

    所以才说只求身后名。

    顾玖心知肚明,自然不会做犯忌讳的事情。

    她起身,躬身一拜,“一切就拜托老祖宗。希望能尽快听到老祖宗的好消息。”

    少府家令点点头,“你回去等消息吧。”

    顾玖告辞离去。

    等到少府开始放贷,就可以正式开展流民搬迁计划。

    ……

    二壮亲自带着伙计到乡下收购家禽牲畜。

    乡农们都很朴实,朴实到只认现银。

    什么四海商行,管你多大的背景,多雄厚的财力,统统没用。

    没现银,一只鸡也休想带走。

    二壮也因此受了不少罪。

    他想不通,为什么要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亲自拿着现银去乡下收购家禽牲畜,为乡农们增加收入,可是乡农们并不感激,反而处处提防。

    看他们的眼神,仿佛是看骗子。

    当真金白银摆在乡农面前,乡农们依旧没减少警惕性。他们一把抓过银子,确定是真的,然后小心翼翼揣在怀里。

    一次又一次,二壮带着伙计们,拿着现银十里八乡刷脸,刷了一个多月,才真正获得乡农们的信任。

    这个时候,二壮告诉乡农们,他们可以将牲畜家禽,家里的米粮蔬菜水果拿到京城南城门外市集,找四海商行。

    只要东西没问题,四海商行全都收,而且都是现银结算,绝不拖欠一文钱的货款。卡Kа酷Ku尐裞網

    看着乡农们浑浊的双眼,二壮不知道自己一个多月的努力能换来什么东西。

    直到两天后的凌晨,天蒙蒙亮,太阳还没出来,商行的大门也没开。

    然而商行门外已经是人声鼎沸。

    伙计开门一看,好家伙。

    乡农们赶着猪羊,挑着蔬果,打着火把连夜来到市集上,要将家里的多余的产出全部卖给四海商行。

    得到消息赶来的二壮,看着热情的乡农,看着他们眼中流露出的信任,比做成一百万的生意还要兴奋。

    因为他知道,这份信任太不容易了。

    乡农们朴实是不错,朴实的同时又极度排外。

    他们的产出,只卖给本乡本土认识的人。

    即便知道价格被压得很低,也没人想过要去外面闯一闯,重新找个买家。

    这是一种刻在基因里的乡土意识。

    老人们口口相传,告诉他们,只有本乡本土的人才值得信任。外乡人都是坏人,都是骗子。

    这样的情况,即便到了现代社会也在重复上演。

    所谓“杀熟”不就是这么来的吗,地域歧视不也有类似的原因吗。

    叫乡农们主动挑着东西到京城来卖,不好意思,没有熟人,他们干不来。

    但是二壮和伙计们做到了。

    他们用顾玖教的办法,用现银和频繁刷脸,获取了乡农们的信任。

    让这些山坳坳里面的乡农们,第一次鼓起勇气,走出那一亩三分地,来到天子脚下。

    “谢谢!谢谢!”

    二壮此刻只想说一声谢谢。

    因为这份信任太难得了。

    他虽然不知道顾玖这么做的深意,但是此刻,激动的心情让他不后悔这一个多月的努力。

    知道京城上百万人口每天吃的鸡鸭鱼肉蔬菜水果是怎么来的吗?

    皇宫有皇庄专供。

    大户人家,有自家的庄子供应。

    平民百姓,吃的则是二道贩子,三道贩子,甚至是四道贩子五道贩子贩来的。

    这些二道贩子,三道贩子,通过本地人从乡下收购了家禽牲畜,蔬菜水果后,再运到京城贩卖。

    京城居,大不易。

    不仅仅是因为京城房价高,还因为京城物价高。

    难道就没有当地乡农直接挑着自家的产出到京城贩卖吗?

    有!

    还有不少。卡Kа酷Ku尐裞網

    但是比起上百万人口的吃喝,本地自耕农所提供的农产品数量不值一提。

    就像现代社会,去菜市场买菜,有几个是本地农民自产自销?

    恐怕没有吧。

    本地农民种植出来的蔬菜水果,十有九八也都是买给二道贩子。由二道贩子分销到各个农贸市场。

    在现代那个交通通讯如此发达的社会,农副产品种植户都无法取代二道贩子,三道贩子。

    更何况是在交通不便,通讯更是严重滞后的古代。

    整个京城的农贸市场,就是由一个又一个,或大或小的二道贩子,三道贩子给垄断了。价格自然也是居高不下。

    至少比起成本,京城的菜篮子价格是有点高的。

    但是当乡农们主动挑着自家的蔬菜水果,赶着猪羊鸡鸭,来到位于南城门外集市上的四海商行的时候,京城的菜篮子格局终于有了改变。

    四海商行直接从乡农们手中收购家禽牲畜,蔬菜水果。价格自然比二道贩子们给地价格高。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四海商行的农副产品直接以低廉的价格,优质的品质杀入市场。

    一开始受惠的,只是住在附近的流民。

    随着本地工匠口口宣传,京城的小家小户的主妇们,不辞辛劳,情愿多走几里路,提着篮子也来到城门外的集市。

    价格低廉,品质有保证农副产品,随着一传十十传百,扎实的口碑效应,短短半个月,南城门外的集市,每天从早到晚,都被人给挤得水泄不通。

    “优惠大促销,优惠大促销。五文钱,二十颗鸡蛋。”

    “一文钱两捆大白菜,快来买啊。晚了就没了。”

    “最后一千斤猪肉,需要的到这边来排队。”

    集市上,吆喝声此起彼伏。

    一排新修的房屋,被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大姑娘小媳妇老婆子给挤满了。

    “不要挤,不要挤,都有啊!”

    伙计们嘶声裂肺,拿着铁皮喇叭,嗓子都快要吼哑了。

    除了本地主妇们,一些手中有了点闲钱的流民妇人也加入了争抢中。

    最初,流民们并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京城最低廉的农产品。

    等到本地妇人蜂拥而来,流民都是一脸懵逼。

    我靠!京城本地人也用抢的。那我们也抢吧。

    这两帮人,泾渭分明,却又挤在一起抢着同一块肉,同一板鸡蛋,或是同一只母鸡。

    在这场轰轰烈烈地抢购大潮中,一家粮油铺子默默开业。

    他们卖的不是精米,而是糙米,糙面,麦子,还有北方极为少见的玉米面。以及麦麸,米糠,菜油,不知多少道的酱油。卡Kа酷Ku尐裞網

    总之,都是一些低廉的农产品。

    掌柜地站在门口,看着隔壁抢疯的场面,眉头紧皱。

    大夫人叫他们到这边集市上开分店,一定是脑子进水了吧。

    这些人一看就没钱,这边开分店能有什么赚头啊。

    改天他要找机会和王府的管事说说,让管事给王妃娘娘进言,让大夫人别想一出是一出。

    看吧,这都开门快一个时辰了,还没有一桩生意上门。

    开业第一天就要挂零蛋,哼哼,他倒是要看看大夫人有什么脸面说自己做生意从未亏过。

    主妇们经过一早上的奋斗,终于抢购到自己心仪农副产品。

    她们提着篮子,艰难的从人群中钻出来。

    头发乱了,衣服也乱了,这一切难掩她们脸上的满足之情。

    她们跺跺脚,准备离开的时候,就看到隔壁的粮油铺子。

    她们走了进去,比较了价格,然后果断决定买几斤回去。

    粮油铺子开业,第一笔生意成交。

    有了第一笔就有第二笔第三笔……

    主妇们陆续进来,又陆续离去。

    她们不仅买到了低廉的肉菜,还买到了低廉的糙米,菜油,酱油等等。这给了她们极大地成就感。

    手头上有点闲钱的,还称了点玉米面回去尝个新鲜。

    掌柜从一开始的不以为然,以为只是几单小生意。到后来亲自下场招呼客人。

    从早上到中午,粮油铺子就没断过人,顾客们进进出出。伙计们也忙得脚不沾地。

    等到隔壁肉菜铺子关门歇业,粮油铺子又迎来了第二波小高峰。

    流民主妇开始了采购。

    手上闲钱少,只买一天的口粮。

    因此每笔生意都很小,可是架不住人多啊。

    这么大个流民聚集点,几千人在工地吃饭,这不还有几万人需要自己做饭吃嘛。

    这几万人,都是粮油店的潜在客户。

    中午过去,粮油店总算结束了一天的忙碌。

    掌柜亲自盘点账目,看到一天的营业额,有点不敢相信。

    咚咚!

    有人敲门。

    二壮走了进来,“掌柜的,第一天开业,生意怎么样?夫人那里还等着答复。”

    掌柜下意识地咽了口唾沫,将账本递给二壮,“陈管事,您请过目。”

    二壮翻看账本,笑了起来,“开门红啊。第一天就卖了将近两百两,不错不错。当初我把你留下来,看来是对的。”

    眼前这位粮油掌柜,姓林,四十出头。本是王府名下一家粮油铺子的账房。

    从伙计做到账房,历经二十年。

    后来裴氏将粮油铺子交给顾玖管理。

    顾玖雷厉风行,直接裁撤了粮油铺子的掌柜和部分伙计。

    二壮作保,将林账房留了下来。

    最近,二壮通知他,要开一家分店,问他有没有兴趣做掌柜。

    当时只是账房的老林左右权衡,抱着赌一把的心态,来到南城门外的集市,做了分店掌柜。

    来了后,看见周围脏乱差的环境,看着那些光屁股小孩满地跑,看着衣不蔽体的女人,升职加薪的林掌柜很绝望。

    他顿时就后悔了。

    可是他没胆子辞职。他还要靠这份工作养活家人。

    他只能硬着头皮将分店开起来。

    然而每天晚上回到家,他都会自家娘子抱怨。

    只是没想到,开业第一天就被打脸了。

    这个不被看好的粮油铺子,开业第一天,就交上了漂亮的业绩单。

    林掌柜忙说道:“都是陈管事的功劳,我就是个守铺子的。”

    二壮笑道:“我哪有什么功劳。一切全赖夫人算无遗策。”

    “陈管事说的对。夫人真是神了。任何生意落到夫人手中,都能赚钱。”

    二壮哈哈一笑,“好好干。夫人不会亏待你。”

    “明白,明白。”林掌柜很兴奋。

    二壮这话倒不是瞎说。

    凡是在大夫人顾玖手下做事的人,薪水可能一般,但是奖金绝对丰厚。

    他听人说,去年奖金拿的最多的人就是白仲,二壮,还有邓存礼三人。每个人至少拿了三四千两的奖金。

    就连普通的店铺掌柜,账房,分别都有几十两到几百两不等的奖金。

    把林掌柜给羡慕坏了。

    一想到今年年底,他也有机会拿到丰厚的奖金,浑身都充满了干劲。

    二壮拿着账本,离开了。

    他要赶回王府交差。

    离着铺子几十米外,就是新开的工地。一个新的集市很快就会建成投入使用。

    不远处,有一辆不起眼的马车。

    马车里面坐着一位老者。

    这位老者,不显山不露水,但是认识他的人都不敢放肆。

    因为这位老者,是天子的小舅舅,也是天子母族唯一活着的长辈。

    这位老者没有官职在身,但有一个伯爵爵位,他就是这一代的承恩伯朱辞。

    朱家才是京城真正的第一大豪商,世代累计的财富能吓死人。

    “老爷子,要回去了吗?”

    管家小声问道。

    承恩伯朱辞盯着已经关门歇业的肉菜店铺,“老夫没想到诏夫人竟然能折腾出这么多名堂,靠着一个肉菜店就带旺了此处人气。

    这处市集,很快就会火起来。好在老夫来得并不晚。记住,等市集修好后,派人将市集上的房子全部买下,价格无所谓。”

    管家躬身领命,“小的记住了。”

    承恩伯朱辞又说道:“四处转转,老夫还想看看诏夫人修的廉价房是什么样子。”

    “小的听说,少府已经同意放贷给那些流民。等到下个月初一,一期工程的房屋就将正式出售。报了名交了诚意金的人,可以现场选房,现场办手续。当天拿了钥匙,当天就能住进去。”

    “哦!诚意金多少钱?”

    “不多,五十文。”

    承恩伯朱辞笑了起来,“这位诏夫人莫非生了一颗七窍玲珑心,连放贷给流民买房都能被她想出来。”

    “少府家令同诏夫人有勾连。”管家趁机告状。

    “话不能这么说。”承恩伯朱辞微微摇头,“他们只是互惠互利罢了。”

    少府家令是天子的叔父,承恩伯是天子的小舅舅。

    一个皇室宗亲,一个外戚,二人从年轻的时候就不太对付,互相看不顺眼。

    凡是涉及到少府家令的事情,朱家人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

    反倒是承恩伯本人,随着年龄增长,他倒是很想得开。

    车夫驾着马车,围着四周转了一圈。

    他们以看房为由,进入正在收尾的工地。

    房子之间的距离很密集,房屋面积也比较狭小,毕竟是廉价房。

    房子胜在全都是砖木结构,青砖黑瓦,还用三合土加固。

    这房子下雨天不怕漏雨,冬天不怕漏风,又结实。好房子!

    “给那些流民住,倒是奢侈了。”承恩伯随口说道。

    “老爷子看上这里的房子吗?”管家问道。

    承恩伯哈哈一笑,“你说老夫在这里买上几十套房子,一间间出租,怎么样?”

    “怕是租不出去。”

    “不,你错了。这地方很快就会旺起来,这样好的房子,不愁租不出去。”

    顾玖不知道,有人盯上了她的房子,要做京城最大的包租公,试图垄断南城门外所有优质房源。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